

一稿写手:马龙
二稿写手:杨华、来源、汪启荣 通稿写手:戴璟
三稿写手:曲小军
开 场
乔志宏教授:今天晚上,我们特别荣幸再次请到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与咨询中心主任——方新教授莅临指导。
方老师在业界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她不仅在专业领域有卓著的贡献,而且在临床催眠治疗领域有着大量的个案经验。方老师是中德班一期的资深学员,后来又组织了国内很多长期和短期的培训项目。几十年来,她对整个业界不遗余力地推动,非常注重培养后辈,在业界享有盛誉。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里,得益于方老师的人应该不计其数。方老师对我们的工作一向给予特别大力、热情的支持,我内心也特别感动。
另外,也特别荣幸邀请到了业界另外一位重量级大咖——施琪嘉教授担任评论嘉宾,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科学研究院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中方主席。
方新老师分享
非常感谢乔主任对我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中心在乔老师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我对他非常钦佩。我也特别高兴今天施琪嘉教授能够莅临本会场,这让我觉得无比荣幸。因为施老师对于临床催眠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他对心理治疗以及人性的理解等各个方面都让我特别钦佩。
《临床催眠在抗疫中的应用》
如果人性、临床催眠都是一头大象,作为一位从业30多年、和催眠打了20多年交道的专业人员,我愿意分享一下我摸象的感觉。所有分享都是盲人摸象。
与临床催眠的渊源
1997-1999年,中德班一期行为催眠组:当时我在想,作为现代知识女性,怎么能学这种跳大神的东西?!但是,当德国图宾根大学的Dirk Revenstorf教授在给我们做催眠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进入了一片神奇的世界。
2000-2002年,我在德国海德堡师从Gunther Schmidt老师,也会在周末去斯图加特师从Revenstorf教授,因为后者的德语我能懂得更多,而前者说的太快了。我在德国米尔顿·艾利克森临床催眠学院学习了ABC三个级别的催眠治疗课程。
从2008年至今,我以中德班的名义举办了第1-11届临床催眠治疗连续培训项目。2018年我当选为国际催眠学会常务理事,我们邀请的外教范围也扩大到国际催眠学会的前任、现任、候任主席,以及各国催眠学会的主席。所以,第12-13届催眠培训名称修改为“国际临床催眠连续培训项目”。
从国际催眠学会(ISH)举办的国际临床催眠大会的几个数字来看临床催眠在中国的发展——2000年,我在留德期间只身一人参加国际大会(慕尼黑)。2012年,我带领12人参加国际大会(布莱梅)。2015年,我带领35人参加国际大会(巴黎),我本人也被邀请在大会做主题发言。2018年,我带领47人参加国际大会(蒙特利尔),我被选为ISH常务理事。2017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暨国际临床催眠高峰论坛。2020年7月,原计划要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因疫情而改为线上会议,包括国际催眠学会前任、现任、候任主席在内的国际临床催眠领域顶级专家都将莅临本大会,大会会议通知下周发出。
01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性观
01
所谓“不当”行为背后的生存智慧
一棵小雏菊从水泥地缝里拱出来,它不可能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它活下来了。再看这棵树,它的根裸露在岩壁里,它不可能长成大兴安岭黑土地上的参天大树,但是它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用这两张图来说明我对所谓“变态”行为、对人性的理解。我们并不能说诊室里遇到的那些人变态,他们只是遇到了非常态的生长环境,为了生存,他们自然会发展出一些非同寻常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所以,我更愿意把他们的与众不同叫做生存智慧。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人类生存经验的活化石。我们应该向来访者学习他们的生存智慧。所谓的“不当”,是指我们在用某种标准(比如约定俗成的社会评价标准,或者是专业诊断标准等)在评价这些行为。
为何又说“任何行为都有功能”呢?是指任何行为都具有生存意义、趋利避害。比如,咱们今天晚上不在家好好放松、听音乐,而是来学习,我们享受着积极进取、爱学习这种行为模式带来的好处;但是,那种特别爱玩儿、所谓“不思进取”的行为模式也有非常强的行为功能,那就是让人舒服。
参天大树很幸运,因为命运让它们落在了黑油油的土地上,而不是贫瘠的土地上。而长在城墙上的那棵树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但是它依然灿烂和美丽!那些希望孩子是参天大树的父母们,好好想想,你孩子生活的那片土地是黑油油的、还是干涸的。很多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形成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趋利避害。
比关系更早的是生存!
02
对内、对外两个维度的心理治疗人性观
心理治疗的人性观有对内、对外两个维度。
对内是心身的维度。我们理想中的人,既有智慧的大脑,还有健壮的身体和心理。米尔顿·艾利克森是临床催眠的鼻祖,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是他通过自我催眠,使自己从瘫痪到拄拐站立,还创建了美国临床催眠杂志、催眠学会,为世界心理治疗王国增添了很多瑰宝。对外是时空的维度。我们既要钻到来访者的内心,也要看来访者外部的时空环境。不管来访者多少岁,我们都要把他放在人生的长河(时间维度)当中去看。从空间的维度看,不同的文化、制度,对人的心理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02
临床催眠简介
01
催眠:
古老而又现代的复杂的人类现象
催眠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复杂的人类现象。
古老:在任何古老的巫医、宗教传统仪式中都可见催眠的痕迹,它催生了许多解释人类心理和疗愈机制的理论(Yapko,2012)。现代:它跟心身疗愈、意识科学密切相关。复杂:它涉及多个学科,比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脑科学。
02
广义催眠(生活中的催眠现象)
这只小猫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就是催眠状态,即恍惚(trance)状态。催眠在心理学上应该翻译成“单一意念”(monoideoism),是注意力高度专注的状态,而且是一种天然的状态和能力,当捕猎、求偶的时候都存在。
催眠的内容:暗示植入,而学习知识的本质也是在接受暗示。比如,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我们谁都没去量过,但是你为什么相信呢?因为我们接受了暗示。
不同家庭强调的价值观、态度、信念都不一样,比如与人为善、为朋友两肋插刀;又比如,你如何看待丈夫、妻子的角色?孩子是拿来孝顺父母、光宗耀祖的,还是让他真正成为他自己?人的行为模式的习得也是在接受暗示。我常常用“爸爸妈妈的咒语”,来描述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伴随我们一生,或者使得我们朝着相反的方向不断努力?
知识、价值观、态度、信念、行为模式都可以通过暗示植入心田!
人的一生都是催眠的结果。
03
临床催眠的特征
麦斯麦(Franz. A. Mesmer)开创的催眠术被公认为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它激发了许许多多的心理治疗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
并非所有的催眠实践都属于临床催眠范畴,比如舞台表演式催眠就不属于临床催眠。
临床催眠的特征:
目标:用于改善心理和躯体困扰。
范围:除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包括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体育竞技、商业和司法等领域的应用。
实践者:必须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具有临床背景和专业技术职称、遵守伦理的专业助人工作者。
04
催眠治疗进入科学殿堂
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第三十分会“心理催眠分会”,标志着催眠正式进入科学殿堂。这个分会成立了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尝试发展出一个定义,希望“以此能够为催眠祛魅,并鼓励消费者和执业者去使用催眠”。
05
二十一世纪的临床催眠:
科学研究与循证干预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副系主任高隽副教授对于临床催眠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她讲临床催眠的科学研究比我讲的好!近年来,由于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催眠的研究很热门,在催眠状态下和在清醒意识状态下做心理治疗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比如在心身治疗领域,尤其是疼痛管理方面,有大量的SCI文章发表。
06
临床催眠的国际专业组织:
国际催眠学会ISH)
ISH(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nosis,ISH)是面向全球催眠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国际组织,起源于1889年,目前ISH的国家会员和个人会员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现任国际催眠学会主席为Bernhard Trenkle,从2008年开始,就支持中国,一点一点把中国临床催眠带到国际舞台。中国的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研究院的前身于2015年8月成为ISH的国家会员代表,目前是ISH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认可的国家会员组织。
07
心理治疗规范(2013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发布了一版《心理治疗规范》,在第二章第二条的“专门心理治疗”中,提到了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人本、CBT、系统式家庭治疗、催眠治疗等治疗技术。第三章 心理治疗的操作技术的第二条,就是“暗示——催眠技术”。从《心理治疗规范》可见,催眠治疗是国家认可的心理治疗手段之一。
08
中国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研究院
发展的三原则
科学:目前由复旦大学高隽老师主讲催眠的科研进展;伦理:由安定医院刘军主讲催眠伦理;文化:由刘天君老师(移空技术的发明者)主讲催眠与文化。
03
三、艾利克森催眠的治疗哲学和技术
01
艾利克森催眠疗法:开创性的治疗理念
艾利克森英文全名叫Milton Erickson,他最重要的治疗哲学、开创性的治疗理念,就是“利而用之”(Utilization)——来访者的任何特点,包括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怪癖、僵化的规条、症状等,都可以“利而用之”,为来访者带来改变。我用一个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利而用之”。
“面瘫女孩的故事”:我认识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有一天突然来找我,一开门我吓一跳——她在北京炎热的五月底、没有雾霾的天气里,戴了一个大口罩。我在开门的一刹那就被催眠了。我惊讶地问:“你干嘛戴个大口罩?”她一摘口罩,我更惊讶了,被催眠加深了,我发现她的嘴歪了,得了面神经麻痹。落座后,女孩说她面临硕士毕业,本来已经压力很大,同时她还要代表北京队去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大赛。因为压力太大,免疫系统受影响,得了面神经麻痹。她的带队老师劝她放弃比赛,“所以我来找方老师!”
当时我脑海中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利而用之”。怎么做呢?我想起在门口看到她,被她的样子催眠的瞬间感觉,于是建议她:“你就戴着口罩上台,评委一定会和我一样被你催眠,惊讶你为什么戴着口罩就上来了?!然后你再把口罩摘了,评委又会跟我一样被催眠加深,他们心里一定奇怪,这孩子怎么这样了还来参赛?同时你的PPT就放你的大美照,跟你的脸形成强烈对比,会让评委一下子就记住你!这时候你就可以用催眠当中的Yes-Set技术,说“各位评委您肯定特别奇怪:为什么我这个样子了还来参赛?”评委一定心想:是啊!是啊!为什么呀?这样评委的注意力都会跟着你走了。这时你再紧扣大赛主题,“我就是想用我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精神……”之后我又教给她一些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的催眠方法,帮助她更快康复。
几星期后,这位综合素质非常好的学生给我发信息:“亲爱的方老师,我获得了这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大赛全国第一名,唯一的特等奖”。这位优秀的学生现在也是我们的同行,也加入到了我们的项目当中,她本身就是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的受益者。(本段已经征得本人同意公布)
02
对过往心理治疗理念的颠覆
艾利克森“利而用之”的治疗哲学是对过往心理治疗理念的颠覆,过往的心理治疗都是问题取向,要把所谓“不好的”改为所谓 “好的”。但是艾利克森认为,每个生命都是灿烂的,治疗应该着眼于生活的适应而非错误的修正。艾利克森的治疗思想影响着系统式家庭治疗、后现代等众多心理治疗流派。
03
艾利克森临床催眠基本理念
我特别喜欢用树做隐喻,隐喻故事是艾利克森催眠的重要技术之一。我的有关“树的隐喻”可以有各种版本——
对于挫折中的人,我会用一棵树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做隐喻;对于经受创伤的人,我可能会隐喻为一棵大树努力地扎根,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也许它的树干有了疤痕,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它的秀丽和挺拔;对于成长环境特别艰难的人,我可能会用“黄山之巅一棵松”来形容它:黄山顶上,巨石之间的一抔土里,有棵种子在顽强的生长,雨大了、风大了可能都会让它活不成,但是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它的根如何往岩石的缝隙里深深地扎,它的树干如何向上生长,树冠如何进行着光合作用,它迎接着黄山之巅第一缕朝霞,它伴随着黄山之巅最后一轮夕阳进入休息模式……等等。这样的隐喻常常让我的来访者泪流满面,TA能够从中感到自己生命的不易,以及成长的顽强,会更加理解自己的症状、更加尊重自己。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无与伦比的。
04
艾利克森的治疗原则
来访者的无意识非常智慧,作为治疗师要很公平地对待无意识中的不同部分。治疗师通常只尊重那些符合社会规则(比如积极向上)的部分,总想把来访者的抑郁治好。但是他的抑郁可能就是他的生存智慧,抑郁一定是有功能的。如果对抑郁部分的尊重不够,来访者很可能会拒绝改变。所以当我们面对来访者时,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对他不同的部分——抑郁的部分、逃避的部分、乐观的部分、与人为善的部分——平等地对待,治疗才能够起效。
04
危机中的心身特点
如果想给危机中的人做心理干预,必须明白危机中的人的心和身的特点。
01
“三位一体脑学说”
神经学家保罗麦柯利恩(P. Mclean)的“三位一体脑学说”非常影响我对心理治疗工作的理解。——详细的“三位一体脑学说”解说版,请看链接,不在这里赘述。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三位一体脑学说”以及“觉醒水平连续谱”的内容,可以去看一下《完整版来了——危机管理中的SAFER-R模型》
爬行动物脑:(图中灰色的部分)即脑干和小脑,是躯体中枢,下行迷走神经、腹侧神经丛和背侧神经丛。红色的是杏仁核,在危机状态下,杏仁核会发出报警,这个警报一响,会影响皮层的认知功能,也会影响爬行动物脑的躯体中枢,其所控制的呼吸、心跳、血压等。
02
觉醒水平的连续谱
心理觉醒水平越高,激活的脑区域越原始。在恐怖状态下,激活的是脑干和自主神经系统。危机状态中,皮层控制的高级认知功能弱化,低级的逃生功能(心身特别的状态)启动。
03
反应在五个层面上:强度大、时间长
德式行为治疗将人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层面:认知、情绪、躯体、行为,因此心理治疗也要在这四个层面共情。在危机状态下,人们在认知、情绪、躯体、行为四个层面都有反应,此外还会影响到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危机会在这五个层面有影响。虽然这些反应都是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但是我们的干预要在这五个层面去进行。
这次疫情之后我在北大讲课,做了一个“教来访者怎么哭”的录像,没想到一“哭”出名了。很多来访者在诊室里治疗好几年,如果哭的不对,就白哭了!其实教会来访者怎么哭,就是一种躯体治疗。详情请看视频《你真的会哭吗?看方新老师教你怎么哭》。了解了危机中的心身特点,传统的“话聊”“大段文字性资料”都是和“皮层”在说话,但是危机中的皮层功能弱化,所以效果微弱。此时,要对危机中的脑干工作。
05
五、临床催眠在抗疫中的应用
武汉的疫情危机来临,人们脑部的杏仁核被激活,皮层功能弱化,我们需要对脑干进行工作,要用催眠般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大段的文字材料更容易被危机中的人们接受。什么是催眠般的声音呢?此处无法用语言表达充分,具体解释请看回放视频。催眠会充分运用非言语信息,如声音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平中的起伏、停顿等等,还可以运用锚定技术将问题和资源锚定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音频1 《唤醒你的内在生命力》 方新(点击即可进入)
1制作初衷:当时看到很多文字资料,我觉得危机中的人们很难看进去,但是安静稳定的声音应该效果比较好。我在大年初二用了一天制作的,适合人群是医护人员,他们太不容易了!普通民众应该也可以听。
2效果:公微号播出后,一夜之间转发量8.8万,北大、清华、天大、澳门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浙江省教工委、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简单心理、中科院心理所等42家结构都进行了转载,目前近29万点击量。除了医护人员,非医护人员的反馈也不错。
3技术要点:
A相对安静、相对安全感:让身处疫情旋风之中的人体会绝对安全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提出了“相对安全感”的概念,可以给安全感建立边界,如医护人员在休息的酒店里是安全的。
B防护服的利而用之:防护服的存在感说明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不强化闷热的感受。
C与干扰因素的不合作:将注意力由外部引向内部,可通过分离技术实现,“一部分的你也许会听到外边传来一些声音,但是另外一部分的你开始慢慢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D时间混乱技术:“有的时候我们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却感觉时间很短、很短;而又有一些时候,我们却可以在很短、很短的时间里,感觉时间很长、很长。”
E稳定化技术:“你坐在椅子上,一部分的你也许会体会到椅子对身体的支撑,大地对双脚传递的支撑感、稳定感……”
F安全处所技术:一般而言 “床”对我们来说象征着温暖舒适、放松,所以在催眠中我把安全处所放到最熟悉的床上,利用个体真实感觉道记忆,重现熟悉的温暖放松舒适的感觉。
G暗示植入:我加入了笃定、灵活、智慧、爱和温暖等词语,并且在说这些词语时,语音语调会升高或加强。
H抗挫折能力资源的利而用之:帮个体回忆他内在的生命力如何帮助他度过了人生过往中一次一次的挫折,进行利而用之,把这种感觉迁移到现在。
I锚定技术:锚定技术包括认知、情绪、躯体和动作,可以是画面、动作或某个象征物等。
音频2 《美丽国度 助力抗疫》 方新(点击即可进入)
1.制作初衷: 2月12日下午,我收到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团队的邀请,为其所负责的武汉方舱医院的病人们制作一版心理建设的十多分钟的音频资料。时间紧、任务急,我在一小时之内撰写文稿,技术人员紧急完成录音、配乐(已购版权)、剪辑。
2.效果:12家心理机构转载,9万点击量,已收进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
3.技术要点:隐喻故事
我相信这些病人,你跟他们说:你们要好好配合,这些医护人员也不容易!他们早就知道这些,但是为何还有一些不理智行为呢?所以我决定讲一个隐喻故事:一个美丽的国度的故事。人们莺歌燕舞,突然有些人莫名其妙倒下,敌人手持神秘武器,善于隐蔽、搞突然袭击,人们不知如何对抗未知的敌人。英雄的战士(医护人员)不顾生命安危、敌我力量的悬殊,甚至没有足够的头盔、盔甲,武器弹药,就组成了一道人墙挡在老百姓的前面。我用这样的隐喻,希望情绪不是特别好的病人们更容易理解我们的医护人员,配合医疗行为。
我还提到,“这些战士们,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啊!他们夜以继日、疲惫不堪。如果这些人不小心碰疼了谁,是不是可以理解下他们,因为他们太累了!”美丽国度的人们都行动起来,运送物资和人员。当时有些病人嫌床硬、饭不好吃等,隐喻是不完美总比没人管强。然后引出一个智慧长者,所有人心目中的一个原型,他充满智慧,有很强的生存经验。他提醒了四点:一是你的内在有生存的智慧;二是要有活着的念想——增加活下去的动机,很多爱你的人、美酒佳肴都在等着你;三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四是健康的行动力和作息。团结—致、共同对敌。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医生护士不是敌人,他们是来帮你的。
此外,还介绍了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研究院发布的另外四条音频。
家有神兽 | 儿童催眠助力抗疫!
一线医护人员自创心理调适方法
今夜伴你入眠
送给孕产妇的有声礼物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的吕品老师是武汉援鄂的英雄。非常有创作力,巧妙地利而用之防护服的“热”—“温”—“凉”,利用了汉字四点水,到三点水,到两点水,以及递减导入法,来跟和领被催眠者的感受,非常棒!
用催眠故事帮助新冠患者——申秀云
申秀云主任去援鄂,做了很多贡献,她的同事说临床催眠真是有用,申主任一去给病人做催眠,效果就特别好。我记得当时我提醒她,新冠肺炎病人的肺被很多粘液包裹着,越是青壮年,越憋气就越着急,越着急就越想大口呼吸。所以我提醒申老师:“当你接触临床病人的时候,你让他们找到冬眠中的乌龟的感觉。冬眠中的乌龟几乎不需要氧气,它的身体也不需要多少养料,它的身体就能慢慢的运转。病人躺在床上,只要有一点呼吸就行了,然后在药物的作用下,看他能不能度过最艰难的那个时期。【沈健、胡华、李静等专家也制作了音频】
回答提问
提问1:催眠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回答:催眠的核心原理是“利而用之”,来访者的怪癖、症状,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可以被利而用之,促进其改变。还有暗示的植入:当治疗师植入了不当的暗示的时候,来访者的无意识一定会拒绝的,尽管他的意识也许未必能意识到。
提问2:热线咨询是否可以用临床催眠?
回答:当然可以用。热线咨询跟面询相比,缺少了很多的沟通手段,你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如果来电者的声音特别紧张“老师,我特别紧张!”你可以用你的语音、语调来带动他的语音语调,说得慢而稳,把你的笃定通过语音语调传递给对方。
可以询问来话者做身体扫描,找到一块相对好一些的部位,比如:手指甲,“好,那请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指甲上。慢慢地吸气、呼气, 随着你的吸气……呼气……”然后再结合来电者焦虑的事件,给他一些催眠的指导。
有时候可以反着来,让他再紧张一点,如果他能做到,说明他对自己的紧张度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可以让自己更紧张,就也可以让自己更放松。
热线不要挖问题,对问题要做稳定化。热线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资源,“利而用之”。你可以让他回忆人际关系有什么资源,过往的成功经验,愉快的经历,里面透露出的他的性格特质、人格特质、能力特质等等,这些资源都能够帮到他现在的处境。
提问3:对于小学生的催眠,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吗?
回答:我自己不直接做小学生的催眠。我们艾利克森研究院有大批儿童和青少年催眠的专家,包括上海复旦的高鸿云主任、回龙观的刘华清主任、青岛的匡桂芳主任、重庆医大的胡华老师、珠海的周翔主任、我们中心的鞠静老师等等,有很多儿童青少年方面的专家,他们比我讲得好。我只从养孩子的角度谈谈。
孩子在睡之前,恨不得最后一分钟都要跟你玩、要讲故事、要开心的笑,总不睡,这时候怎么办?我就说,“一部分的你特别想跟妈妈玩儿,而另外一部分的你已经很困、很困了。”同时我用手臂压着他的肚子,不让他来回动。说了几句,他的眼睛使劲眨巴,后来就睡着了。
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这太健康了、太正常了。游戏本身不是万恶之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是万恶之源。有些家长强迫孩子不让打游戏,但实际上孩子跟他同学根本玩不到一块儿、聊不到一块儿,他就变成了一个异类。所以你要对孩子身上不同的部分都共情,我会说:“你喜欢打游戏吗?”他说“喜欢。”我说“太棒了,非常好!游戏那么好玩。但是我也知道,你有爱学习的部分,你也有想打游戏的部分,那这两个部分由你来安排。你是让游戏来玩你,还是你来玩游戏?什么叫你来玩游戏?就是你说停就停、你说打就打。如果你打游戏就停不住,那就是游戏在玩你。”类似这样的一些暗示语,可能都可以用。
嘉宾点评
施琪嘉教授:点评方新不敢当。只能说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因为我跟方新应该是从1997年就在一起上中德班,她学催眠,我学精神分析。后来她把这个催眠引进国内,也邀请我参加。
方新提到了一个麦斯麦,他来自德国南部,主要的治疗对象就是19世纪末那些有癔症的女性,可能在家里心情不是特别好或者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产生了癔症——躯体有不舒服,一下子看不见或听不见了,反正就是有很多的我们现在看起来特别“作”的病。麦斯麦本人的感召力特别强,身材也特别高大,特别具有催眠的戏剧性。他当时用了一些物理方法(比如电刺激),他入场的时候,让病人泡在一个大木桶里边,这个木桶里是温水,然后再通上一些电,有一些麻麻的感觉,等到差不多的时候,他就穿着魔术麾出现,所以他是有点接近舞台催眠的方法。
我们学的是现代催眠,它和前面几种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它广泛用于临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把一切现象都视为可以在催眠里利用的元素,这当然是米尔顿.艾利克森的发明。现代催眠还有个特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同于传统睡眠是强调催眠师的权威的。
西方发展到现在,特别讲究理性、逻辑性,因果关系,这正是西方文明发展到现代的一个很大的依据,你讲任何事情你都拿出证据来,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大家都觉得疾病是有原因的,比如说结核杆菌导致结核、冠状病毒导致新冠肺炎。但是在宇宙中,还有那么多的现象,有些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在宏观世界里,和在我们意识、潜意识很深的微观世界里,它们之间有没有相通的东西?
现代催眠非常符合我们东方的哲学,东方的哲学观念有“天人合一”,就是人和宇宙,我们内在的想法和外在的现象,是奇妙整合在一起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说不清楚。这样就产生特别奇特的催眠语言,“可能有一部分的你是你能意识到的,但还有一部分的你是你意识不到的,可能你意识不到的你比你意识到的你要智慧得多……”如果你相信这一点,你就会知道在农村跳大神的巫婆神汉,我们说可能都是瞎骗人,但是为什么还有人相信、有时候还有效呢?它看起来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它是通过我们内在的心理产生了效果。大家听到刚才方老师用的一些语言,她的语调、她的用词, “在很短很短的时间里,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长很长;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你又好像觉得时间很短很短”,像这种不确定性,有点像悖论的语言,这是我们东方的语言。
方老师出神入化地运用了一些通俗的比喻,比如说冬眠的乌龟,特别有创造性!方老师其实是巧妙的把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以艾利克森催眠的名义用到现实中,让大家觉得很熟悉。一只冬眠的乌龟,大家觉得很熟悉,乌龟和长寿还有关系(“龟虽寿”)。我们怎么能让病人想要活下来呢?方老师用了一个隐喻,冬眠着的乌龟,有一口气就够了,这样的一个暗示,在病人潜意识中起作用,有这一口气他就撑过来了。如果新冠的病情严重,他有信念“我一定要活下来”,虽然他的病情严重,但是他可以活过来,可能就是在潜意识里靠这一口气支撑他。所以,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强大、非常奇妙,它和创造力有关。方老师有非常多的临床经验,所以她总是可以出奇制胜,产生奇思妙想。
方老师刚才提到四个层面:躯体、情感、思维、行为,但是她还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三观。发展心理学家艾瑞克森和阿德勒,他们都提出人的意志力非常重要。比如一个人很聪明、情感也很丰富、他是富二代,他最后为什么没成功?因为意志力不够——经常有“算了,我不干了”的想法。可是有的人从小家境很不好,遭到一个接一个的创伤,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坚信,我这一辈子不能重复父母亲的那种生活,我这辈子要活出人样。所以说,意志力很重要。催眠实际上最后影响的是意志力,它把一个人内在沉睡的那条巨龙唤醒了,一个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唤醒的。
所以我非常同意方老师说的,如果你有认知行为、精神分析或者家庭治疗的基础,那么你再来学催眠的话,那你的创造力就是无限的,因为你完全理解这个来访者,能够共情到他,然后在手上有这样的一门利器,你的治疗效果就会不一样。
乔志宏主任:施老师讲得非常精彩,有哲学家的思辨的高度,然后还跟中国文化有非常通达的理解,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个人对催眠其实是一无所知,但是我觉得今天方老师讲的很多内容能够跟心理学很多方面能够串联起来。
首先,催眠和人本主义对比,对于人的问题、缺陷,人本主义强调无条件的尊重,我感觉催眠的“利而用之”要比无条件尊重更人本。因为无条件尊重,它好像还是要尊重,好像比较难,催眠是要对人的问题抱着一种欣赏的、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我们视为缺憾和不足的地方。这个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其次,催眠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催眠里的恍惚(trance)状态好像和积极心理学里“心流”(flow)的状态很相似。如果能够让人进入到flow状态里,内在的精神世界会自然变得完整、自然具有疗愈的力量、自然就有了成长发展的能量。所以我感觉催眠跟积极心理学、人本的内在是相通的。
另外施老师提到我们怎么能够让人有意志力、能有一口气活下来,我就想到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书里写的集中营里面的故事:如果有一个人头一天晚上说“来,我们把最后这根烟抽了吧”,那他第二天肯定死了,因为他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力,他要把他最后能享受到的一点享受掉,然后就告别了。方老师讲的是千年乌龟冬眠的意像,用喘一口气的乌龟的意像,用最低的能量活着。植入这样一个意像,似乎比我们用意志力、利用理智来构建自我管理,好像要更加省力一些,也更加容易做到。
我还感觉催眠跟建构主义有关联。其实接受暗示或者自我暗示就是偷换(方老师说:叫重构Reframing)。重构世界,让你能在外部世界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古老的催眠跟当代心理学的很多方向都有内在的联系。我们人类和世界到今天,可能确实需要这样一种心态来建构自我、建构世界。所以今天真的是受益良多、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两位大咖光临,给我们做这样一个分享。
讲师介绍
方新,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国际催眠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催眠学会候任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CBT专委会和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常务、催眠学组创建组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伦理委员会委员、注册督导师、伴侣与婚姻咨询学组创建组长;曾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突出贡献奖”。
整理人介绍
曲小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级心理教师;国际催眠学会ISH注册会员;德国催眠学会认证MEG催眠治疗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催眠治疗师;第二届国际自我状态治疗培训中方助教。
戴璟,首届躯体整合式自我状态治疗师、中方助教;艾利克森研究院自我状态治疗学会秘书长、注册催眠治疗师;国际催眠学会ISH注册会员;德国艾利克森催眠学会认证MEG注册催眠治疗师;艾利克森研究院首届心理培训师;上海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德班系统式家庭治疗往届学员、中挪班精神动力学往届学员。
【感谢马龙、杨华、来源、汪启荣四位老师对本次文字稿的贡献!】
扫码加入创伤读书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讲座回放哦!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的用户(00)
X
- 准备加载信息...
最新回复(0)
还没有评论呢,说说你的想法
- 64主题数
- 3回复
- 0精华
- 30获赞
一字堂国学交流微信群
承诺遵守群规且不恶意投诉举报的群友,可扫码加群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