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个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是自己犯了错,却不愿意承认,甚至还自欺欺人。如此,则永远没有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一个人,即使不向别人认错,也必须向自己认错。如此,才能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小人无错谈起“小人”,我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品行不端的人,才会被称为小人。其实,广义上的“小人”,也指见识短浅、格局太小、无自知之明的人。甚至有人说:“一个人越无知,就会越狂妄;越狂妄,就越无知。”确实如此。见识短浅,格局太小、无自知之明的人,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自身的优势,却难以发现世界的广阔,也不愿意去看别人的优势。一旦他们的工作出现了问题,那么,“优秀”的他们,必然是没有错的。在他们看来,应该承担责任的,必然是“平庸”的其他人。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所以,他们从来不去反思自己,自然不会去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导致众人不再愿意与他们合作。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是智慧,能够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盲目自信,即使错了,也不愿意反躬自省,那么,一生也是难有出息的。
君子常过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就是说:君子犯了过错,不会藏着掖着,如同日食月食一般,人们都会看到;他们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即使德行完备的君子,也不会不犯错,只是他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与小人不同罢了。
小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视而不见,或者一味遮掩;而君子行事坦荡,是自己的错,就坦然承认,然后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君子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但不会损害他们的品行,反而体现了他们光明磊落的人格,令众人更加敬佩。
有一次,天降大雨,孔子的书房因为漏雨,很多书都被淋湿了。
几天后,天晴了,孔子与弟子搬出书来晒。
子路对孔子说:“都是我的错,书房本是我在管理,如果我在雨季到来之前,能够检查一遍房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是因为我的懈怠,才造成的啊。”
颜回对子路说:“这不能怪你。这几天,我一直在书房看书,发现了房顶的破损,却并没有在意。如果我能上点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孔子说道:“这不能怪你们。按照惯例,书房每年雨季都要重新加固的,我因为忙,所以忘记了提醒你们。这是我的过错啊。”
所谓“君子常过”。
真正修养高的人,不是怕犯错,而是会忧虑自己犯了错,自己不知道,也没有别人指出来。
正是因为君子不断地以人为镜,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们的修养,日益精进。
反求诸己孟子说:“假如这里有一人,对我粗暴不讲理。那么,君子就一定会反思:我一定是不仁,一定是无礼。不然,这样的事情,怎么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呢?”通过反思,能确定自己是仁的,自己是有礼的。而粗暴无礼的人,仍然还是那个样子。此时君子就会转变思路:“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人罢了,这样的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禽兽又何须责难呢?”所以,一个修养高的人,遇到事情,首先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发现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就果断改正;如果发现是别人的问题,则会“无则加勉”。《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瑕疵,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让自己日新一日。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