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天与人有什么关系?也许有人会说:“天是天,人是人,这怎么能合到一起,天与人又怎么能谈到关系”?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宇宙与人是“全息对应”的,不能分开看。
中国的经典《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无不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文化,人与自然、与宇宙万物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宇宙螺旋全息气场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全息宇宙观”的真谛。
天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人就是人类,就是我们自己。合一就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互相感应,阴阳激荡,合发共振,浑化一体,和合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天关系普遍联系整体观念的哲学凝炼。
《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与人的生命信息息息相关的“大我”,而人是宇宙缩影的“小我”。那么天又是如何影响人的?这就是宇宙螺旋场全息气场。
曾几何时,全息之谜令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果实往往像其树冠?为什么一个胡萝卜细胞可培养成一棵完整的植株?遗传学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藏在细胞核里的遗传密码 DNA 有“复制”的能力。而DNA恰恰是一反一正的双螺旋形,它,就是宇宙螺旋场的缩影和不可泄露的“天机”。或者说,全息的背后是由宇宙螺旋场在操纵。
宇宙螺旋场效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性,那就是阴阳性。宇宙万物的左右、正副、雌雄、男女、左旋、右旋等,都将从阴阳性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说宇宙螺旋场的全息性擅长揭示万物的“长相”,那么,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则专门破译万物的“性别”。
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不仅体现在天体运行的左旋、右旋,而且隐藏在细胞核内遗传密码 DNA 的双螺旋,甚至令人惊讶地影响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现象,即道家的符咒中频频出现的左螺旋、右螺旋、 S 及 8 字笔迹;还渗透到以“螺旋劲”为特点的目前引起世界关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之中。还隐藏在密而不传的中医针灸推拿的补泄手法之中。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具有十分诱人的远大前景。
太阳系之心与人心息息相通
为了使大家增强宇宙螺旋气场全息性的感性认识,我们不妨举个太阳系的例子。
世界各国相继发现了一个奇妙的规律。太阳活动峰值年平均周期为11年。1986年9月进入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1989年上半年为高峰期。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太阳黑子相对数增高,并出现太阳耀斑等现象,而太阳耀斑产生短波辐射(短波是微波的“邻居”,属于古代所谓的气的范畴。)能使高能粒子注入地球近空,大气导电率增加、电场下降,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异常,还可能导致全球性流行病等。
那么,为什么这期间心脏病增多呢?国外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而用我们中国的河洛和八卦工具,能轻而易举地解开这个谜。
由于宇宙全息律的支配和同气相求的原理,人的五脏六腑和八个方位相对应,而八个方位又分别具有金、水、木、火、土的不同性质。
具体说是这样的:心与南方相对应,而南方属火性。天上的太阳是炽热的火球(原子核反应堆),于是心与太阳就成了同气相求同病相怜了。
还可以这样直观理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心乃人体五脏的关键,中医誉为“君主之官”,两个中心相呼应,所以,太阳“感冒”,心脏就“打喷嚏”了。
人参好,对弱者为补,但血气方刚者,吃了就会流鼻血。同样,太阳黑子爆发,不仅心脏病增加。更奇妙的是,国外科学家统计发现,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大人物的出生之年恰恰是太阳黑子爆发的年月,这又作何解释呢?
原来,源于道家的中医学里,早已渗透了易经八卦的精髓。中医发现,五脏分别主一种情志,那么,心主什么呢?答曰:“心主神明”。谜底揭开了,太阳黑子爆发造成的辐射,可以说是气场增强,对新生儿的影响反而有益。当然,一个人的成才,原因很多,但生在有利心主神明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个有利外因。笔者也统计过一些有作为的人物,他们出生在“火年”(按中医运气学说)的有许多。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可见,心与太阳存在全息关系。这些事实当然要引起科学家的深思。
1976 年,前苏联科学家雷德尼克写了一本名为《场》的专著,精辟地论述了场和物质的不可分性。他在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越来越深邃的粒子内部反映着越来越广阔的宇宙范围!我们世界中的每个粒子都同整个宇宙紧密地联系着,在自己的结构尚带有宇宙的宏大形象的烙印。而反过来,整个宇宙的性质也是那么牢不可破地同它的结构或粒子的性状和结构联系着。”
这位科学家在吃力地、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这个奇妙的发现之后,最后一句话,表示担心人们不易理解的忧心:“理解这种小中见大的本质,也带来巨大的思维上的困难。”
其实,几千年出现的《易经》,曾用 8 个字便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位科学家的一大堆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思是,再大的事物也包括在河洛、易经、八卦之内,再微小的东西也逃不出河洛、易经、八卦所揭示的规律,笔者称之为“宇宙气旋全息律“或”宇宙螺旋场效应”。
因此,作为宇宙一部分的太阳系和作为人体一部分的内脏,即太阳与心脏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手是人体的全息
中医发现,“耳朵是个倒置的胎儿”,耳朵是人体的缩影。“耳针疗法”即源于此。但国人多认为此乃迷信,故此项专利被法国人获得。
此外,源于中医的“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八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靠望、闻、问、切(切脉,一名号脉)诊断急病,再靠“八纲”来分析病情。所以相面本来并非迷信,是五脏六腑通过五官的体现,五官之面是体内脏器的外衣“全息”反映。只是到了民间,江湖术士又将人生命运与之联系,难度大了,应验率下降了,终不免与迷信相提并论。
手相,也是人体的全息反映。例如掌上的所谓“生命线”,它反映了人的生命的长短。从大量观察中证实,此线之长短及是否圆弧状,确与该人健康程度成正比,但这只是经验而已,缺乏科学论证。
后来有幸发现海外一篇公开报道,说英国波士图皇家医院一名著名医生,进行了 100 例尸检统计,核对生卒年份,证明生命线长短确与寿命有关,文章还配了手掌生命线的插图。
纹,无论面、手、足,乃是动作、运动、劳动(职业性)的痕迹、烙印。(当然还有先天遗传而来的纹象,仍然是祖上一代劳动积累下来的痕迹。)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眉头一皱不要紧,如果经常皱眉头,必然出现皱纹,皱纹多了,则显得面容苍老。所以任何事物均有一个限度,不可无,亦不可过之。
其实,看手相并非中国特产,许多古老民族都有类似风俗。例如现居原苏联的茨冈人就善于用手掌占卜。他们认为“人的手掌是命运的一面镜子,其中不少神秘的标记,预示着人们不同的命运”。
中国人善于发现全息,乃天赐良机
现在用“全息”这样的科学名词,而中国传统文化则用被今人嘲笑的“相”字。但又有谁探讨过“相”字的奥秘呢?
相之术多出于东方。这个特点,从中医理论和易经八卦中可以发现。但其根源乃是五行之气及宇宙螺旋气场默默无闻地、大公无私地运行特点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并非中国人天生就爱搞迷信,故弄玄虚。
大家知道,中医源于道家,道家的易经八卦思想完全融进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所以,中医与易经从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易经、中医的核心思想就是“气化论”,就是一切从宇宙本源、气的角度看问题。并把世界上千差万别五彩缤纷的事物分成五类,这就是五行之气。
从方位来看,东方属木气,西方属金气,南方属火气,北方属水气,中央属土气。这样一来,就把东南西北中的方位与木金火水土的五行之气挂起钩来。
再从人的五脏来看,肝属木、肺属金、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于是,又把五脏和五行之气对号入座了。
这样以来,从气的角度看,东一木一肝,成了一回事。西一金一肺也成了一个内容。如果再把东方的雷、长男等,西方的泽、少女等八卦归类加进去,就使人眼花缭乱了。
其实,看问题是有不同角度的,为了加深了解古人这种归纳问题的方法,我们举个近代的例子。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曾说:“首相和他养的狗基本是一样的”。突然听到这句话,马上感到这是在骂人,至少也是莫名其妙!
其实呢,这位科学家作者并不想骂人,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在说明遗传科学的基本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超脱了人和狗形体概念,进入到细胞层次,看到基本化学结构:遗传密码 DNA 是相当的一致。甚至他的思路比人与狗还要广。动物、植物、细菌、病毒,都可以一视同仁了。如章鱼、橡树、老鼠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的基本化学结构:遗传密码是相当一致。
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如果说,你口袋里的袖珍收音机和阿波罗登月火箭基本一致。你可能会惊讶,其实不必奇怪,因为这是站在电子元件的角度上说。半导体和火箭飞船都是由电阻、电容、电器及机械螺丝等基本元件组装起来的。而只是电路图上有差别而已。
中医还从五脏与五官的联系上发现了“肝开窍于目,肝主目”的规律。肝开窍于目,不难理解。人们发现,人一经熬夜、缺少睡眠,眼睛就上火,发红。原来,肝是藏血的,夜里把血收藏起来,你夜里不休息,它就通过眼睛表示“抗议”了。还有,人一经生气、发火,就爱瞪眼睛,好像发火与眼睛也有联系。原来,中医早有论述:“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与情志的怒有必然联系。
东方属木,先写个“木”字,肝属木,肝开窍于目,再写个“目”字,咦!木加目,一个“相”字!
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原来谜底在字里。不难看出,凡带“相”字的事物,乃东方之特产。
相术,并不局限在人体。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也蕴含着“全息”道理,这需要有心人的细心观察。乐山巨型睡佛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
▲乐山巨型睡佛
广东一位老人在游览四川乐山时偶然发现,著名的乐山大佛竟是一座巨型睡佛的心脏。经省有关部门勘查证实,一座隐形巨佛头南足北地仰卧江中,而乐山大佛刚好位于巨佛心胸。
上述发现,虽然引起学术界争论,但这种“睡佛效应”却使当地旅游业大大受益。由于游人猛增,1991年乐山旅游收入竟达两亿元,外汇700万元。他们深有感慨地说:“不能靠铁饭碗,要靠知识、靠文明、靠发现”。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
接下来再深入的谈谈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
《内经》反复强调人:
“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灵枢·刺节真邪》),
“人与天地相参也”
(《灵枢·岁露》、《灵枢·经水》)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