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格类型
田字格
米字格
田格颜色
红
红色
灰
灰色
绿
绿色
文字颜色
黑
黑色
灰
灰色
红
红色
枚
枚红
绿
绿色
墨
墨蓝色
青
天青色
透明度
1级
100%
2级
80%
3级
70%
4级
60%
5级
50%
6级
40%
7级
30%
8级
20%
9级
10%
空行
不空行
空一行
空两行
字号
1号
每行12字
2号
每行13字
3号
每行14字
4号
每行15字
5号
每行16字
6号
每行17字
7号
每行18字
8号
每行19字
9号
每行20字
字体
还原
返回
打印
在线练习此字帖
《
太
乙
金
华
宗
旨
》
上
第
一
章
!
天
心
自
然
曰
道
,
道
无
名
相
,
一
性
而
已
,
一
元
神
而
已
。
性
命
不
可
见
,
寄
之
天
光
,
天
光
不
可
见
,
寄
之
两
目
。
古
来
仙
真
,
口
口
相
传
,
传
一
得
一
。
自
太
上
见
化
,
东
华
递
传
某
,
以
及
南
北
两
宗
,
全
真
可
为
极
盛
,
盛
者
盛
其
徒
众
,
衰
者
衰
于
心
传
,
以
至
今
曰
,
滥
泛
极
矣
!
)
!
凌
替
极
矣
!
)
!
极
则
返
,
故
蒙
净
明
许
祖
,
垂
慈
普
度
,
特
立
教
外
别
传
之
旨
,
接
引
上
根
。
闻
者
干
劫
难
逢
,
受
者
一
时
法
会
,
皆
当
仰
体
许
租
苦
心
,
必
于
人
伦
曰
用
间
,
立
定
脚
跟
,
方
可
修
真
悟
性
。
我
今
叨
为
度
师
,
先
以
太
乙
金
华
宗
旨
发
明
,
然
后
细
为
开
说
,
太
乙
者
,
无
上
之
谓
。
丹
诀
总
假
有
为
而
臻
无
为
,
非
一
超
直
入
之
旨
。
所
传
宗
旨
,
直
提
性
功
,
不
落
第
二
法
门
,
所
以
为
妙
。
金
华
即
光
也
,
光
是
何
色
?
取
象
於
金
华
,
亦
秘
一
光
字
在
内
,
是
先
天
太
乙
之
真
气
,
水
乡
铅
只
一
位
者
此
也
。
回
光
之
功
,
全
用
逆
法
,
注
想
天
心
,
天
心
居
曰
月
中
。
《
黄
庭
经
》
云
:
“
寸
田
尺
宅
可
治
生
。
”
尺
宅
面
也
,
面
上
寸
田
,
非
天
心
而
何
?
方
寸
中
具
有
—— 第 1 页 ——
郁
罗
肖
台
之
胜
,
玉
京
丹
阙
之
奇
,
乃
至
虚
至
灵
之
神
所
住
。
儒
曰
虚
中
,
释
曰
灵
台
,
道
曰
祖
土
,
曰
黄
庭
,
曰
玄
关
,
曰
先
天
窍
。
盖
天
心
犹
宅
舍
一
般
,
光
乃
主
人
翁
也
。
故
一
回
光
,
周
身
之
气
皆
上
朝
,
如
圣
王
定
都
立
极
,
执
玉
帛
者
万
国
;
又
如
主
人
精
明
,
奴
婢
自
然
奉
命
,
各
司
其
事
。
诸
子
只
去
回
光
,
便
是
无
上
妙
诵
。
光
易
动
而
难
定
,
回
之
既
久
,
此
光
凝
结
,
即
是
自
然
法
身
,
而
凝
神
于
九
霄
之
上
矣
。
《
心
印
经
》
所
谓
“
默
朝
飞
升
”
者
,
此
也
。
宗
旨
行
去
,
别
无
求
进
之
法
,
在
纯
想
于
此
。
《
楞
严
经
》
云
:
“
纯
想
即
飞
,
必
生
天
上
,
天
非
苍
苍
之
天
,
即
生
身
于
乾
宫
是
也
。
久
之
,
自
然
身
外
有
身
。
”
金
华
即
金
丹
,
神
明
变
化
,
各
师
于
心
,
此
种
妙
诀
,
虽
不
差
毫
末
,
然
而
甚
活
,
全
要
聪
明
,
又
须
沉
静
,
非
极
聪
明
人
行
不
得
,
非
极
沉
静
人
守
不
得
。
第
二
章
!
元
神
识
神
天
地
视
人
如
蜉
蝣
,
大
道
视
天
地
亦
泡
影
。
惟
元
神
真
性
,
则
超
元
全
而
上
之
。
其
精
气
则
随
天
地
而
败
坏
矣
。
然
有
元
神
在
,
即
无
极
也
。
生
天
—— 第 2 页 ——
生
地
皆
由
此
矣
。
学
人
但
能
守
护
元
神
,
则
超
生
在
阴
阳
之
外
,
不
在
三
界
之
中
,
此
惟
见
性
方
可
,
所
谓
本
来
面
目
也
。
凡
人
投
胎
时
,
元
神
居
方
寸
,
而
识
神
则
居
下
心
。
下
面
血
肉
心
,
形
如
大
桃
,
有
肺
以
覆
翼
之
,
肝
佐
之
,
大
小
肠
承
之
,
假
如
一
曰
不
食
,
心
上
便
大
不
自
在
,
至
闻
惊
而
跳
,
闻
怒
而
闷
,
见
死
亡
则
悲
,
见
美
色
则
眩
,
头
上
天
心
何
尝
微
微
些
动
也
。
间
天
心
不
能
动
乎
!
”
!
方
寸
中
之
真
意
,
如
何
能
动
。
到
动
时
便
不
妙
,
然
亦
最
妙
,
凡
人
死
时
方
动
,
此
为
不
妙
!
;
!
最
妙
者
,
光
已
凝
结
为
法
身
,
渐
渐
灵
通
欲
动
矣
,
此
千
古
不
传
之
秘
也
。
下
识
心
,
如
强
藩
悍
将
,
欺
天
君
暗
弱
,
便
遥
执
纪
纲
,
久
之
太
阿
倒
置
矣
。
今
凝
守
元
宫
,
如
英
明
之
主
在
上
,
二
目
回
光
,
如
左
有
大
臣
尽
心
辅
弼
,
内
政
既
肃
,
自
然
一
切
奸
雄
,
无
不
倒
戈
乞
命
矣
。
丹
道
,
以
精
水
神
火
意
土
三
者
,
为
无
上
之
诀
。
精
水
云
何
!
”
!
乃
先
天
真
一
之
气
,
神
火
即
光
也
,
意
土
即
中
宫
天
心
也
。
以
神
火
为
用
,
意
土
为
体
,
精
水
为
基
。
凡
人
以
意
生
身
,
身
不
止
七
尺
者
为
—— 第 3 页 ——
身
也
。
盖
身
中
有
魄
焉
,
魄
附
识
而
用
,
识
依
魄
而
生
。
魄
阴
也
,
识
之
体
也
,
识
不
断
,
则
生
生
世
世
,
魄
之
变
形
易
质
无
已
也
。
惟
有
魂
,
神
之
所
藏
也
。
魂
昼
寓
于
目
,
夜
舍
于
肝
,
寓
目
而
视
,
舍
肝
而
梦
,
梦
者
神
游
也
,
九
天
九
地
,
刹
那
历
遍
。
觉
则
冥
冥
焉
,
渊
渊
焉
,
拘
于
形
也
,
即
拘
于
魄
也
。
故
回
光
所
以
炼
魂
,
即
所
以
保
神
,
即
所
以
制
魄
,
即
所
以
断
识
。
古
人
出
世
法
,
炼
尽
阴
滓
,
以
返
纯
乾
,
不
过
消
魄
全
魂
耳
。
回
光
者
,
消
阴
制
魄
之
诀
也
,
虽
无
返
乾
之
功
,
止
有
回
光
之
诀
,
光
即
乾
也
,
回
之
即
返
之
也
。
只
守
此
法
,
自
然
精
水
充
足
,
神
火
发
生
,
意
土
凝
定
,
而
圣
胎
可
结
矣
。
蜣
螂
转
丸
,
而
丸
中
生
白
,
神
注
之
纯
功
也
。
粪
丸
中
尚
可
生
胎
离
壳
,
而
吾
天
心
休
息
处
,
注
神
于
此
,
安
得
不
生
身
乎
。
一
灵
真
性
,
既
落
乾
宫
,
便
分
魂
魄
。
魂
在
天
心
,
阳
也
,
轻
清
之
照
也
,
此
自
太
虚
得
来
,
与
元
始
同
形
。
魄
阴
也
,
沉
浊
之
气
也
,
附
于
有
形
之
凡
心
。
魂
好
生
,
魄
望
死
。
一
切
好
色
动
气
皆
魄
之
所
为
,
即
识
神
也
。
死
后
享
血
食
,
活
则
大
苦
,
阴
返
阴
也
。
物
以
类
聚
也
,
学
人
炼
尽
阴
魄
,
即
为
纯
阳
也
。
—— 第 4 页 ——
第
三
章
!
回
光
守
中
回
光
之
名
何
昉
乎
?
昉
之
自
文
始
真
人
也
。
回
光
则
天
地
阴
阳
之
气
无
不
凝
,
所
谓
精
思
者
此
也
,
纯
气
者
此
也
,
纯
想
者
此
也
。
初
行
此
诀
,
乃
有
中
似
无
,
久
之
功
成
,
身
外
有
身
,
乃
无
中
似
有
。
百
日
专
功
,
光
才
真
,
方
为
神
火
。
百
日
后
,
光
中
自
然
一
点
真
阳
,
忽
生
黍
珠
,
如
夫
妇
交
合
有
胎
,
便
当
静
以
待
之
,
光
之
回
,
即
火
候
也
。
夫
元
化
之
中
,
有
阳
光
为
主
宰
,
有
形
者
为
日
,
在
人
为
目
,
走
漏
神
识
,
莫
此
甚
顺
也
。
故
金
华
之
道
,
全
用
逆
法
。
回
光
者
,
非
回
一
身
之
精
华
,
直
回
造
化
之
真
气
,
非
止
一
时
之
妄
念
,
直
空
干
劫
之
轮
回
。
故
一
息
当
一
年
,
人
间
时
刻
也
,
一
息
当
百
年
,
九
途
长
夜
也
。
凡
人
自
的
一
声
之
后
,
逐
境
顺
生
,
至
老
未
尝
逆
视
,
阳
气
衰
灭
,
便
是
九
幽
之
界
。
故
《
楞
严
经
》
云
:
“
纯
想
即
飞
,
纯
情
即
堕
”
。
学
人
想
少
情
多
,
沉
沦
下
道
。
惟
诵
观
息
静
便
成
正
觉
,
用
逆
法
也
。
《
阴
符
经
》
云
:
“
机
在
目
”
。
《
黄
帝
素
间
》
云
:
“
人
身
精
华
,
皆
上
注
于
空
窍
是
也
。
”
得
此
一
节
,
长
生
者
在
兹
,
超
升
者
亦
在
兹
矣
。
此
是
贯
彻
三
教
工
夫
—— 第 5 页 ——
光
不
在
身
中
,
亦
不
在
身
外
,
山
河
大
地
,
日
月
照
临
,
无
非
此
光
,
故
不
独
在
身
中
。
聪
明
智
慧
,
一
切
运
转
,
亦
无
非
此
光
,
所
以
亦
在
身
外
。
天
地
之
光
华
,
布
满
大
干
,
一
身
之
光
华
,
亦
自
漫
天
盖
地
,
所
以
一
回
光
,
天
地
山
河
一
切
皆
回
矣
。
人
之
精
华
,
上
注
于
目
,
此
人
身
之
大
关
键
也
。
子
辈
思
之
,
一
日
不
静
坐
,
此
光
流
转
,
何
所
底
止
!
若
一
刻
能
静
坐
,
万
劫
干
生
,
从
此
了
彻
。
万
法
归
于
静
,
真
不
可
思
议
,
此
妙
蹄
也
。
然
工
夫
下
手
,
由
浅
入
深
,
由
粗
入
细
,
总
以
不
间
断
为
妙
。
工
夫
始
终
则
一
,
但
其
间
冷
暖
自
知
,
要
归
于
天
空
海
阔
,
万
法
如
如
,
方
为
得
手
。
圣
圣
相
传
,
不
离
反
照
。
孔
云
:
“
致
知
”
,
释
曰
:
“
观
心
”
,
老
云
:
“
内
观
”
,
皆
此
法
也
。
但
反
照
二
字
,
人
人
能
言
,
不
能
得
手
,
未
识
二
字
之
义
耳
。
反
者
,
自
知
觉
之
心
,
反
乎
形
神
末
兆
之
初
,
则
吾
六
尺
之
中
,
反
求
十
天
地
末
生
之
体
。
今
人
但
一
二
时
中
间
静
坐
,
反
顾
己
私
,
便
云
反
照
,
安
得
到
头
!
佛
道
二
祖
,
教
人
看
鼻
尖
者
,
非
谓
着
念
于
鼻
端
也
。
亦
非
谓
眼
观
鼻
端
,
念
又
注
中
黄
也
。
眼
—— 第 6 页 ——
之
所
至
,
心
亦
至
焉
,
何
能
一
上
而
一
下
也
,
又
何
能
忽
上
而
忽
下
也
。
此
皆
误
指
而
为
月
。
毕
竟
如
何
?
曰
鼻
端
二
字
最
妙
,
只
是
借
鼻
以
为
眼
之
准
耳
。
初
不
在
鼻
上
,
盖
以
大
开
眼
,
则
视
远
,
而
不
见
鼻
矣
。
太
闭
眼
。
则
眼
合
,
亦
不
见
鼻
矣
。
大
开
失
之
外
走
,
易
于
散
乱
。
太
闭
失
之
内
驰
,
易
于
昏
沉
。
惟
垂
帘
得
中
,
恰
好
望
见
鼻
端
,
故
取
以
为
准
。
只
是
垂
帘
恰
好
,
任
彼
光
自
然
透
入
,
不
劳
你
注
射
与
不
注
射
。
看
鼻
端
,
只
于
最
初
入
静
处
举
眼
一
视
,
定
个
准
则
便
放
下
。
如
泥
水
匠
人
用
线
一
般
,
彼
自
起
手
一
挂
,
便
依
了
做
上
去
,
不
只
管
把
线
看
也
。
止
观
是
佛
法
,
原
不
秘
的
。
以
两
目
讳
观
鼻
端
正
身
安
坐
,
系
心
缘
中
,
不
必
言
头
中
,
但
于
两
中
间
,
齐
平
处
系
念
便
了
。
光
是
活
泼
泼
的
东
西
,
系
念
两
中
间
,
光
自
然
透
入
,
不
必
着
意
于
中
宫
也
,
此
数
语
已
括
尽
要
旨
。
其
余
入
静
出
静
前
后
,
以
下
止
观
书
印
证
可
也
。
缘
中
二
字
极
妙
。
中
无
不
在
,
遍
大
干
旨
在
里
许
,
聊
指
造
化
之
机
,
缘
此
入
门
耳
。
缘
者
缘
此
—— 第 7 页 ——
为
端
倪
,
非
有
定
著
也
,
此
二
字
之
义
,
活
甚
妙
甚
。
止
观
二
字
,
原
离
不
得
,
即
定
慧
也
。
以
后
凡
念
起
时
,
不
要
仍
旧
几
坐
,
当
究
此
念
在
何
处
,
从
何
起
,
从
何
灭
,
反
复
推
究
,
了
不
可
得
。
即
见
此
念
起
处
也
,
不
要
又
讨
过
起
处
,
觅
心
了
不
可
得
。
吾
与
汝
安
心
竟
,
此
是
正
观
,
反
此
者
,
名
为
邪
观
。
如
是
不
可
得
已
,
即
仍
旧
绵
绵
去
止
,
而
继
之
以
观
,
观
而
继
之
以
止
,
是
定
慧
双
修
,
此
为
回
光
。
回
者
止
也
,
光
者
观
也
。
止
而
不
观
,
名
为
有
回
而
无
光
,
观
而
不
止
,
名
为
有
光
而
无
回
,
志
之
。
第
四
章
!
回
光
调
息
宗
旨
只
要
纯
心
行
去
,
不
求
验
而
验
自
至
。
大
约
初
机
病
痛
,
昏
沉
散
乱
,
二
种
尽
之
。
却
此
有
机
窍
,
无
过
寄
心
于
息
,
息
者
自
心
也
。
自
心
为
息
,
心
一
动
,
而
即
有
气
,
气
本
心
之
化
也
。
吾
人
念
至
速
,
雾
顷
一
妄
念
,
即
一
呼
吸
应
之
。
故
内
呼
吸
与
外
呼
吸
,
如
声
响
之
相
随
,
一
日
有
几
万
息
,
即
有
几
万
妄
念
。
神
明
漏
尽
,
如
木
稿
灰
死
矣
。
然
则
欲
无
念
乎
,
不
能
无
念
也
,
欲
无
息
乎
,
不
能
无
息
也
。
莫
若
即
其
病
而
为
药
,
则
心
息
相
依
是
已
。
故
回
—— 第 8 页 ——
光
兼
之
以
调
息
,
此
法
全
用
耳
光
。
一
是
目
光
,
一
是
耳
光
。
目
光
者
,
外
日
月
交
光
也
,
耳
光
者
,
内
日
月
交
精
也
。
然
精
即
光
之
凝
定
处
,
同
出
而
异
名
也
。
故
聪
明
总
一
灵
光
而
已
。
坐
时
用
目
垂
帘
后
,
定
个
准
则
便
放
下
。
然
竟
放
下
,
又
恐
不
能
,
即
存
心
于
听
息
。
息
之
出
入
,
不
可
使
耳
闻
,
听
惟
听
其
无
声
也
。
一
有
声
,
便
粗
浮
而
不
入
细
,
即
耐
心
轻
轻
微
微
些
,
愈
放
愈
微
,
愈
微
愈
静
,
久
之
,
忽
然
微
者
速
断
,
此
则
真
息
现
前
,
而
心
体
可
识
矣
。
盖
心
细
则
息
细
,
心
一
则
动
气
也
,
息
细
则
心
细
,
气
一
则
动
心
也
。
定
心
必
先
之
以
养
杰
者
,
亦
以
心
无
处
入
手
,
故
缘
气
为
之
端
倪
,
所
谓
纯
气
之
守
也
。
子
辈
不
明
动
字
,
动
者
以
线
索
牵
动
言
,
即
制
字
之
别
名
也
。
即
可
以
奔
趋
使
之
动
,
独
不
可
以
纯
静
使
之
宁
乎
。
此
大
圣
人
,
视
心
气
之
交
,
而
善
立
方
便
,
以
惠
后
人
也
。
丹
书
云
:
“
鸡
能
抱
卵
心
常
听
”
,
此
要
诀
也
。
盖
鸡
之
所
以
能
生
卵
者
,
以
暖
气
也
。
暖
气
止
能
温
其
壳
,
不
能
入
其
中
,
则
以
心
引
气
入
,
其
听
也
,
一
心
注
焉
,
心
入
则
气
入
,
得
暖
气
而
生
矣
。
故
母
鸡
虽
有
时
出
外
,
而
常
作
侧
耳
—— 第 9 页 ——
势
,
其
神
之
所
注
未
常
少
间
也
。
神
之
所
注
,
未
尝
少
间
,
即
暖
气
亦
昼
夜
无
间
,
而
神
活
矣
。
神
活
着
,
由
其
心
之
先
死
也
。
人
能
死
心
,
元
神
活
矣
。
死
心
非
枯
稿
之
谓
,
乃
专
一
不
二
之
谓
也
。
佛
云
:
“
置
心
一
处
,
无
事
不
办
。
”
心
易
走
,
即
以
气
纯
之
,
气
易
粗
,
即
以
心
细
之
,
如
此
而
焉
有
不
定
者
乎
。
大
约
昏
沉
散
乱
二
病
,
只
要
静
功
,
日
日
无
间
,
自
有
大
休
息
处
。
若
不
静
坐
时
,
虽
有
散
乱
,
亦
不
自
知
。
既
知
散
乱
,
即
是
却
散
乱
之
机
也
。
昏
沉
而
不
知
,
与
昏
沉
而
知
,
相
去
奚
啻
干
里
!
不
知
之
昏
沉
,
真
昏
沉
也
。
知
之
昏
沉
,
非
全
昏
沉
也
,
清
明
在
是
矣
。
散
乱
者
,
神
驰
也
,
昏
沉
者
,
神
未
清
也
,
散
乱
易
治
,
而
昏
沉
难
医
。
譬
之
病
焉
,
有
痛
有
痒
者
,
药
之
可
也
,
昏
沉
则
麻
木
不
仁
之
症
也
。
散
者
可
以
收
之
,
乱
者
可
以
整
之
,
若
昏
沉
,
则
蠢
蠢
焉
,
冥
冥
焉
。
散
乱
尚
有
方
所
,
至
昏
沉
全
是
魄
用
事
也
。
散
乱
尚
有
魂
在
,
至
昏
沉
则
纯
阴
为
主
矣
。
静
坐
时
欲
睡
去
,
便
是
昏
沉
。
却
昏
沉
,
只
在
调
息
,
息
即
口
鼻
出
入
之
息
,
虽
非
真
息
,
而
真
息
之
出
入
,
亦
于
—— 第 10 页 ——
此
寄
焉
。
凡
坐
须
要
静
心
纯
气
,
心
何
以
静
,
用
在
息
上
,
息
之
出
入
,
惟
心
自
知
,
不
可
使
耳
闻
,
不
闻
则
细
,
细
则
清
,
闻
则
气
粗
,
粗
则
浊
,
浊
则
昏
沉
而
欲
睡
,
自
然
之
理
也
。
虽
然
心
用
在
息
上
,
又
善
要
会
用
,
亦
是
不
用
之
用
,
只
要
微
微
照
听
可
耳
。
此
句
有
微
义
,
何
谓
照
!
”
!
即
眼
光
自
照
。
目
惟
内
视
而
不
外
视
,
不
外
视
而
惺
然
者
,
即
内
视
也
,
非
实
有
内
视
。
何
谓
听
!
”
!
即
耳
光
自
听
,
耳
惟
内
听
而
不
外
听
,
不
外
听
而
惺
然
者
,
即
内
听
也
,
非
实
有
内
听
。
听
者
听
其
无
声
,
视
者
视
其
无
形
。
目
不
外
视
,
耳
不
外
听
,
则
闭
而
欲
内
驰
。
惟
内
视
内
听
,
则
既
不
外
走
,
又
不
内
驰
,
而
中
不
昏
沉
矣
,
此
即
曰
月
交
精
交
光
也
。
昏
沉
欲
睡
,
即
起
散
步
,
神
清
再
坐
。
清
晨
有
暇
,
坐
一
蛀
香
为
妙
。
过
午
人
事
多
扰
,
易
落
昏
沉
,
然
亦
不
必
限
定
一
蛀
香
,
只
要
诸
缘
放
下
,
静
坐
片
时
,
久
久
便
有
入
头
,
不
落
昏
沉
睡
者
。
——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