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格类型
田字格
米字格
田格颜色
红
红色
灰
灰色
绿
绿色
文字颜色
黑
黑色
灰
灰色
红
红色
枚
枚红
绿
绿色
墨
墨蓝色
青
天青色
透明度
1级
100%
2级
80%
3级
70%
4级
60%
5级
50%
6级
40%
7级
30%
8级
20%
9级
10%
空行
不空行
空一行
空两行
字号
1号
每行12字
2号
每行13字
3号
每行14字
4号
每行15字
5号
每行16字
6号
每行17字
7号
每行18字
8号
每行19字
9号
每行20字
字体
还原
返回
打印
在线练习此字帖
大
易
象
数
钩
隐
图
右
《
太
极
图
》
,
周
敦
实
茂
叔
传
二
程
先
生
。
茂
叔
曰
:
无
极
而
太
极
。
太
极
动
而
生
阳
,
动
极
而
静
,
静
极
复
动
,
一
动
一
静
,
互
为
其
根
,
分
阴
分
阳
,
两
仪
立
焉
。
阳
变
阴
合
而
生
水
火
木
金
土
。
五
气
顺
布
,
四
时
行
焉
。
五
行
一
阴
阳
也
。
阴
阳
一
太
极
也
。
太
极
本
无
极
也
。
五
行
之
生
也
,
各
一
其
性
。
无
极
之
真
,
二
五
之
精
,
妙
合
而
凝
。
乾
道
成
男
,
坤
道
成
女
,
二
气
交
感
,
化
生
万
物
。
万
物
生
生
,
而
变
化
无
穷
焉
。
旧
有
此
图
太
极
未
有
象
数
,
惟
一
气
耳
。
一
气
既
分
,
轻
清
者
上
为
天
,
重
浊
者
下
为
地
,
太
极
生
两
仪
也
。
两
仪
既
分
,
则
金
木
水
火
四
方
之
位
列
,
两
仪
生
四
象
也
。
水
数
六
,
居
坎
而
生
乾
;
金
数
九
,
居
兑
而
生
坤
;
火
数
七
,
居
离
而
生
巽
;
木
数
八
,
居
震
而
生
艮
,
四
象
生
八
卦
也
。
太
极
函
三
自
然
奇
耦
之
图
德
事
相
因
皆
本
奇
耦
之
图
说
卦
八
方
之
图
—— 第 1 页 ——
乾
三
画
而
为
天
者
,
以
一
含
三
也
。
坤
六
画
而
为
地
者
,
耦
三
而
为
六
也
。
天
一
地
二
之
本
数
,
天
奇
地
耦
之
本
画
,
不
待
较
而
可
知
,
然
妙
理
在
乎
一
含
三
二
含
六
耳
。
乾
一
含
三
,
故
索
为
三
男
,
而
皆
奇
;
坤
二
含
六
,
故
索
为
三
女
,
而
皆
耦
。
此
天
地
生
成
之
理
,
岂
不
妙
哉
?
震
为
雷
,
雷
出
于
地
下
,
故
一
阳
在
下
。
坎
为
水
,
水
畜
于
地
中
,
故
一
阳
在
中
。
艮
为
山
,
山
形
于
地
上
,
故
一
阳
在
上
。
然
阳
动
阴
静
,
以
动
为
基
者
,
故
动
震
是
也
。
以
静
为
基
者
,
故
止
艮
是
也
。
动
者
在
中
,
非
内
非
外
,
故
或
流
或
止
,
或
动
或
静
焉
。
此
坎
所
以
为
水
,
巽
为
木
。
木
发
生
于
地
下
,
故
一
阴
亦
在
下
。
离
为
火
,
火
出
于
木
中
,
故
一
阴
在
中
。
兑
为
泽
,
泽
锺
于
地
上
,
故
一
阴
在
上
。
然
阴
柔
而
阳
刚
,
故
木
也
始
弱
而
终
强
,
阳
在
末
也
。
阳
明
而
阴
晦
,
故
火
也
外
明
而
内
晦
,
阳
在
外
也
。
阳
燥
而
阴
润
,
故
泽
也
外
润
而
内
燥
,
阳
在
内
也
。
或
问
:
泽
内
燥
,
何
也
?
愚
日
:
内
燥
则
能
生
金
,
外
润
则
能
锺
水
,
金
所
以
能
生
水
,
土
所
以
能
生
金
者
,
即
泽
而
知
之
也
。
圣
人
岂
苟
之
哉
?
乾
知
太
始
—— 第 2 页 ——
一
阳
生
于
子
,
二
阳
在
丑
,
三
阳
在
寅
,
四
阳
在
卯
,
五
阳
在
辰
,
六
阳
在
巳
,
而
乾
位
在
西
北
,
居
子
之
前
,
故
日
:
乾
知
太
始
。
言
乾
以
父
道
始
天
地
也
。
坤
作
成
物
一
阴
生
于
午
,
二
阴
在
未
,
三
阴
在
申
,
四
阴
在
酉
,
五
阴
在
戌
,
六
阴
在
亥
。
而
坤
位
在
西
南
,
盖
西
南
方
,
申
也
;
物
成
于
正
秋
,
酉
也
。
坤
作
于
申
,
成
于
酉
,
故
日
:
坤
作
成
物
。
天
尊
地
卑
自
一
至
十
,
天
尊
于
上
,
地
卑
于
下
。
尊
者
乾
之
位
,
故
乾
为
君
,
为
父
,
为
夫
。
卑
者
坤
之
位
,
故
坤
为
臣
,
为
母
,
为
妇
。
皆
出
于
天
尊
地
卑
之
义
也
。
故
日
:
天
尊
地
卑
,
乾
坤
定
矣
。
参
天
两
地
图
乾
元
用
九
,
参
天
也
。
坤
元
用
六
,
两
地
也
。
故
日
:
参
天
两
地
而
倚
数
。
九
六
者
,
止
用
生
数
也
。
取
日
月
二
字
交
配
而
成
,
如
篆
文
日
下
从
月
,
是
日
往
月
来
之
义
,
故
日
:
阴
阳
之
义
配
日
月
。
日
月
为
易
—— 第 3 页 ——
河
图
数
图
戴
九
履
一
,
左
三
右
七
,
二
四
为
肩
,
六
八
为
足
,
五
为
腹
心
,
总
四
十
五
,
纵
横
数
之
,
皆
十
五
也
。
天
五
居
中
央
,
圣
人
观
之
,
遂
定
八
卦
之
象
。
洛
书
数
图
河
图
之
数
四
十
五
,
盖
圣
人
损
去
天
地
二
天
三
地
四
,
凡
十
数
。
独
天
五
居
中
而
主
乎
土
,
至
洛
书
则
有
土
十
之
成
数
,
故
水
火
金
木
成
形
矣
。
河
图
四
象
之
图
《
系
辞
》
日
:
《
易
》
有
太
极
,
是
生
两
仪
,
两
仪
生
四
象
,
四
象
生
八
卦
。
其
四
象
在
乎
天
一
地
二
,
天
三
地
四
,
天
五
。
天
一
居
北
方
坎
位
,
为
水
;
地
二
居
南
方
离
位
,
为
火
;
天
三
居
束
方
震
位
,
为
木
;
地
四
居
西
方
兑
位
,
为
金
,
此
在
四
正
之
位
,
而
为
生
数
也
;
天
五
居
中
央
,
则
是
五
土
数
也
。
土
无
定
位
然
后
分
王
四
正
之
方
,
能
生
万
物
,
故
北
方
水
一
得
土
五
而
成
六
,
南
方
火
二
得
土
五
而
成
七
,
束
方
木
三
得
土
五
而
成
八
,
西
方
金
四
得
土
五
而
成
九
,
此
谓
之
四
象
也
。
—— 第 4 页 ——
河
图
始
数
益
洛
书
成
数
图
河
图
有
天
一
地
二
,
天
三
地
四
,
为
象
之
始
。
至
于
天
五
,
则
居
中
而
主
乎
土
变
化
,
但
未
能
成
形
谓
之
四
象
矣
。
至
于
洛
书
,
有
土
十
之
成
数
,
故
水
火
金
木
皆
相
奇
耦
而
成
形
矣
。
故
河
图
合
四
象
之
数
,
可
以
定
八
方
之
位
;
洛
书
有
五
行
之
数
,
可
以
备
八
卦
之
象
也
。
是
象
生
其
卦
,
必
俟
天
之
变
,
而
备
于
洛
书
土
十
之
成
数
,
而
后
成
八
卦
矣
。
二
者
相
胥
方
能
成
卦
。
河
图
八
卦
图
此
八
象
者
,
始
由
四
象
所
生
也
。
伏
羲
氏
先
按
河
图
有
八
方
,
将
以
八
卦
位
焉
;
次
取
洛
书
土
十
之
成
数
,
将
以
八
卦
象
焉
。
乃
观
阴
阳
而
设
奇
偶
二
画
,
观
天
地
人
而
设
上
中
下
三
位
,
以
三
画
纯
阳
则
为
乾
;
以
六
画
纯
阴
则
为
坤
;
以
一
阳
处
二
阴
之
下
,
不
能
屈
于
柔
,
以
动
出
而
为
震
;
以
一
阴
处
二
阳
之
下
,
不
能
犯
于
刚
,
乃
复
入
为
巽
;
以
一
阳
处
二
阴
之
问
,
上
下
皆
弱
,
罔
能
相
济
,
以
险
难
而
为
坎
;
以
一
阴
处
二
阳
之
中
,
上
下
皆
强
,
足
以
自
记
;
乃
丽
而
为
离
;
以
一
阳
处
二
阴
之
上
,
刚
—— 第 5 页 ——
以
驰
下
则
止
而
为
艮
,
以
一
阴
处
二
阳
之
上
,
柔
能
抚
下
,
则
说
而
为
兑
。
乾
元
用
九
坤
元
用
六
图
乾
阳
之
位
,
共
十
二
画
,
谓
乾
三
爻
,
震
坎
艮
各
一
爻
,
巽
离
兑
各
二
爻
,
共
十
二
画
也
。
坤
阴
之
位
,
其
二
十
四
画
,
谓
坤
六
画
,
巽
离
兑
各
一
画
,
震
坎
艮
各
二
画
,
计
二
十
四
画
也
。
阳
爻
,
君
道
也
,
故
得
兼
之
,
计
有
三
十
六
画
,
所
以
四
九
三
十
六
画
,
阳
爻
则
称
九
也
。
坤
,
臣
道
也
,
不
得
僭
上
,
故
四
六
二
十
四
画
,
所
以
阴
爻
则
称
六
也
。
故
乾
三
画
兼
坤
之
六
画
,
成
阳
之
九
也
。
阳
进
而
《
乾
》
元
用
九
矣
,
阴
退
而
《
坤
》
元
用
六
矣
。
合
此
余
九
六
者
,
盖
天
地
刚
柔
之
性
也
。
天
地
之
数
乾
坤
之
策
河
图
天
地
十
五
数
图
此
天
地
之
数
,
十
有
五
也
,
或
统
而
取
之
,
其
旨
有
六
,
盖
合
自
然
之
数
也
。
且
其
一
者
,
始
就
河
图
纵
横
之
,
皆
十
五
数
也
。
其
二
者
,
盖
天
一
地
二
天
三
地
四
天
五
,
凡
十
五
数
也
。
其
三
者
,
以
其
太
—— 第 6 页 ——
极
未
分
,
混
而
为
一
,
即
是
一
也
。
一
气
判
而
为
仪
,
见
三
也
;
二
仪
分
而
为
象
,
见
七
也
;
四
象
演
而
生
八
卦
,
见
十
五
数
也
。
其
四
者
,
谓
五
行
之
生
数
,
是
一
水
二
火
三
木
四
金
五
土
,
见
十
五
数
也
。
其
五
者
,
将
五
行
之
数
中
分
为
之
,
以
象
阴
阳
,
则
七
为
少
阳
,
八
为
少
阴
,
亦
见
其
十
五
数
也
。
其
六
者
,
以
少
阴
少
阳
不
动
,
则
不
能
变
,
亦
且
八
为
少
阴
,
阴
动
而
退
,
故
此
少
阴
动
而
为
盛
阴
,
所
以
退
称
六
也
,
七
为
少
阳
,
阳
动
而
进
,
故
少
阳
动
而
为
盛
阳
,
所
以
进
称
九
也
;
六
与
九
合
,
亦
见
其
十
五
也
。
斯
盖
一
三
五
阳
位
为
一
不
四
间
,
而
五
居
中
,
然
配
王
四
方
也
。
如
六
七
八
九
合
而
周
,
以
为
四
象
也
。
其
用
四
十
有
九
图
天
一
下
降
,
与
地
六
合
,
而
生
水
于
北
。
地
二
上
驾
,
与
天
七
合
,
而
生
火
于
南
。
天
三
左
旋
,
与
地
八
合
,
生
木
于
束
。
地
四
右
转
,
与
天
九
合
,
而
生
金
于
西
。
天
五
冥
运
,
与
地
十
合
,
而
生
土
于
中
。
以
奇
生
者
成
而
耦
,
以
耦
生
者
成
而
奇
。
天
,
阳
也
,
故
其
数
奇
。
地
,
阴
也
,
故
其
数
耦
。
奇
偶
相
合
,
而
五
十
有
五
之
数
备
。
大
衍
之
数
,
臧
其
五
者
,
五
行
之
用
也
—— 第 7 页 ——
虚
其
一
者
,
元
气
之
本
也
。
盖
天
五
为
变
化
之
始
,
散
在
五
行
之
位
,
故
中
无
定
象
。
天
始
生
一
,
肇
其
有
数
也
,
而
后
生
四
象
五
行
之
数
。
今
焉
虚
而
不
用
,
是
明
元
气
为
造
化
之
宗
,
居
尊
不
动
也
。
乾
坤
六
子
图
浑
天
六
位
图
六
位
三
极
图
六
位
以
二
三
四
五
为
经
,
七
八
九
六
为
纬
者
,
象
天
文
也
。
天
以
龙
虎
乌
龟
为
经
,
镇
岁
荧
惑
太
白
为
纬
。
六
位
之
经
,
元
玄
武
之
数
者
,
北
望
惟
见
斗
枢
辰
极
也
。
故
斗
谓
之
北
斗
辰
谓
之
北
辰
。
虽
名
日
北
,
而
实
天
中
,
是
一
六
太
极
之
数
,
潜
宿
于
五
也
。
河
图
六
一
居
亥
子
之
北
,
五
居
中
央
,
是
中
央
与
北
皆
得
太
极
之
数
也
。
六
位
之
纬
,
元
镇
星
之
数
者
,
镇
星
二
十
八
载
一
周
天
,
岁
荧
惑
太
白
辰
,
皆
历
镇
星
所
镇
之
宿
而
行
,
如
阴
阳
家
所
谓
土
居
中
宫
,
王
四
季
之
说
也
。
故
《
易
》
爻
凡
三
百
八
十
四
,
上
契
天
象
之
数
;
而
吉
凶
之
变
,
占
于
七
八
九
六
,
如
五
星
—— 第 8 页 ——
之
变
焉
。
伏
羲
先
天
图
右
伏
羲
八
卦
图
,
王
豫
传
于
邵
康
节
,
而
尧
夫
得
之
。
《
归
藏
》
初
经
者
,
伏
羲
初
画
八
卦
,
因
而
重
之
者
也
。
其
经
初
乾
初
爽
坤
,
初
艮
初
兑
,
初
荦
坎
初
离
,
初
厘
震
初
巽
,
卦
皆
六
画
,
即
此
八
卦
也
。
八
卦
既
重
,
爻
在
其
中
。
方
圆
相
生
图
郑
氏
云
:
古
先
天
图
,
杨
雄
《
太
玄
经
》
关
子
明
《
洞
极
》
魏
伯
阳
《
参
同
契
》
邵
尧
夫
《
皇
极
经
世
》
而
已
。
惜
乎
,
雄
之
《
太
玄
》
子
明
之
《
洞
极
》
仿
《
易
》
为
书
,
泥
于
文
字
,
后
世
忽
之
,
以
为
屋
上
架
屋
,
头
上
安
头
也
。
伯
阳
之
《
参
同
契
》
,
意
在
于
锻
炼
,
而
入
于
术
;
于
圣
人
之
道
,
又
为
异
端
也
。
尧
夫
摆
去
文
字
小
术
而
著
书
,
天
下
又
不
愿
之
,
但
以
为
律
历
之
用
,
难
矣
哉
。
四
家
之
学
,
皆
先
于
古
先
天
图
。
先
天
图
,
其
《
易
》
之
源
乎
?
复
无
文
字
解
注
,
而
世
亦
以
为
无
用
之
物
也
。
今
予
作
方
圆
图
,
脚
注
比
之
四
家
为
最
简
易
。
而
四
家
之
意
,
不
出
于
吾
图
之
中
,
于
《
易
》
之
学
为
最
要
。
—— 第 9 页 ——
曹
之
数
,
七
也
;
七
而
七
之
,
其
用
四
十
九
,
故
其
德
圆
。
卦
之
数
,
八
也
,
八
而
八
之
,
为
别
六
十
四
,
故
其
德
方
。
圆
者
运
而
不
穷
,
可
以
逆
知
来
物
。
方
者
其
体
有
定
,
可
以
识
乎
既
往
,
故
圆
象
神
,
方
象
知
。
序
上
下
经
图
本
《
乾
》
九
二
爻
变
成
《
同
人
》
,
次
变
《
无
妄
》
,
次
变
《
益
》
,
次
变
《
颐
》
,
终
其
变
至
《
离
》
而
止
;
本
《
坤
》
六
二
爻
变
成
《
师
》
,
次
变
《
升
》
,
次
变
《
恒
》
,
次
变
《
大
过
》
,
终
其
变
至
《
坎
》
而
止
,
故
上
经
始
于
《
乾
》
《
坤
》
,
终
于
《
坎
》
《
离
》
焉
。
本
《
咸
》
六
二
爻
变
成
《
大
过
》
,
次
变
《
困
》
,
次
变
《
坎
》
,
次
变
《
师
》
,
次
变
《
蒙
》
,
而
终
于
《
未
济
》
;
本
《
恒
》
初
六
爻
变
成
《
大
壮
》
,
次
变
《
丰
》
,
次
变
《
震
》
,
次
变
《
复
》
,
次
变
《
屯
》
,
而
入
《
既
济
》
,
故
下
经
始
于
《
咸
》
《
恒
》
,
终
于
《
既
济
》
《
未
济
》
焉
。
十
一
月
《
复
》
一
阳
生
,
黄
锺
气
应
;
至
四
月
,
六
阳
为
《
乾
》
,
故
辟
户
谓
之
乾
。
五
月
《
娠
》
一
阴
生
,
萝
宾
气
应
;
至
十
月
,
六
阴
为
《
坤
》
,
故
阖
户
谓
之
坤
。
运
会
历
数
图
《
复
》
十
二
世
,
《
临
》
二
十
四
世
,
《
泰
》
三
十
六
世
,
《
大
壮
》
四
十
八
世
,
《
夹
》
六
十
世
,
《
乾
》
七
十
二
世
,
《
垢
》
八
十
—— 第 10 页 ——
四
世
,
《
逐
》
九
十
六
世
,
《
否
》
一
百
八
世
,
《
观
》
一
百
二
十
世
,
《
剥
》
一
百
三
十
二
世
,
《
坤
》
一
百
四
十
四
世
。
乾
坤
大
父
母
图
《
乾
》
,
一
变
《
垢
》
,
二
变
《
逅
》
,
三
变
《
否
》
,
至
五
变
为
《
剥
》
而
止
。
物
不
可
以
终
尽
,
《
剥
》
穷
上
反
下
,
故
受
之
以
《
复
》
。
《
坤
》
,
一
变
《
复
》
,
二
变
《
临
》
,
三
变
《
泰
》
,
至
五
变
为
《
夫
》
而
止
。
《
夹
》
必
有
遇
,
故
受
之
以
《
娠
》
。
复
垢
小
父
母
图
一
阳
来
《
复
》
,
变
《
临
》
为
二
阳
,
变
至
《
泰
》
为
四
阳
,
变
至
《
大
壮
》
为
八
阳
,
变
至
《
央
》
为
十
四
阳
,
终
其
变
于
《
归
妹
》
,
成
十
六
阳
。
一
阴
始
《
娠
》
,
变
《
逐
》
为
二
阴
,
变
至
《
否
》
为
四
阴
,
变
至
《
观
》
为
八
阴
,
变
至
《
剥
》
为
十
四
阴
,
终
其
变
于
《
随
》
,
成
十
六
阴
。
八
卦
生
六
十
四
卦
图
八
卦
变
六
十
四
卦
图
阳
阳
卦
顺
生
一
升
而
合
九
,
归
五
为
君
;
十
降
而
合
六
,
归
二
为
臣
,
此
之
谓
阳
卦
顺
生
也
。
阴
卦
逆
生
—— 第 11 页 ——
一
降
而
合
九
,
归
五
为
君
;
十
升
而
合
六
,
归
二
为
臣
,
此
之
谓
阴
卦
逆
生
也
。
复
姤
临
遯
泰
否
六
卦
生
六
十
四
卦
图
六
十
四
卦
反
对
变
图
一
阴
五
阳
反
对
变
六
卦
一
阳
五
阴
反
对
变
六
卦
二
阴
四
阳
反
对
变
十
二
卦
二
阳
四
阴
反
对
变
十
二
卦
反
对
不
变
八
卦
三
阴
三
阳
反
对
变
二
十
四
卦
乾
坤
易
简
之
图
乾
坤
者
,
数
之
一
二
也
,
形
之
方
圆
也
,
气
之
清
浊
也
,
理
之
动
静
也
。
故
乾
具
两
仪
之
意
,
而
分
上
下
,
坤
包
四
象
之
体
,
而
分
南
北
东
西
。
两
仪
四
象
,
共
数
有
六
,
并
其
乾
坤
之
本
体
,
则
八
卦
之
数
周
备
矣
。
此
乾
坤
所
以
去
太
极
未
远
。
内
贞
外
悔
,
两
仪
之
理
也
。
元
亨
利
贞
,
四
象
之
道
也
。
二
三
四
五
以
为
经
,
七
八
九
六
以
为
纬
,
八
卦
之
方
也
。
所
以
自
一
而
二
,
自
二
而
四
,
自
四
而
八
,
自
八
而
十
六
,
自
十
六
而
三
十
二
,
自
三
十
二
而
六
十
四
,
六
—— 第 12 页 ——
十
四
而
天
道
备
矣
,
岁
功
成
矣
,
人
事
周
矣
。
此
《
易
》
故
六
十
四
卦
,
而
《
乾
》
《
坤
》
居
首
也
。
学
者
能
由
六
十
四
以
归
一
,
由
一
以
悟
太
极
,
则
伏
羲
文
王
孔
子
皆
备
于
我
,
成
变
化
,
行
鬼
神
,
亦
是
道
也
。
屯
象
之
图
蒙
象
养
正
图
童
蒙
在
五
,
击
之
在
上
,
是
外
学
也
。
耳
目
所
入
,
虽
足
以
资
吾
,
适
足
以
贼
吾
之
真
性
,
故
不
利
为
寇
也
。
包
蒙
在
二
,
发
之
在
初
,
是
内
学
也
。
心
之
所
造
,
贵
于
几
先
,
一
吝
也
。
着
于
心
,
便
成
机
械
,
所
以
脱
栓
桔
,
利
者
,
吾
心
之
栓
桔
乎
?
需
须
之
图
坎
中
之
阳
以
为
助
,
乾
卦
之
阳
求
待
上
,
一
阳
而
为
之
援
,
一
阴
避
之
而
兴
进
,
一
阴
阻
之
而
复
退
,
此
所
以
为
《
需
》
之
吉
凶
也
。
然
圣
人
之
意
,
不
责
于
二
阴
而
责
于
三
阳
,
不
责
于
三
阳
而
责
于
坎
中
之
阳
,
利
所
在
也
,
故
责
之
重
也
,
遂
系
之
以
酒
食
之
象
焉
。
酒
食
者
,
养
人
之
具
也
,
人
之
所
求
待
也
。
为
酒
食
之
所
困
,
而
为
害
者
亦
有
之
也
。
始
贪
其
利
,
终
罹
其
害
者
,
小
人
之
常
也
。
必
有
道
以
—— 第 13 页 ——
处
之
,
所
以
贵
乎
贞
吉
也
。
贞
者
,
中
正
之
义
。
内
中
正
则
外
固
,
外
固
则
不
陷
矣
。
讼
象
之
图
乾
居
亥
位
,
坎
起
子
方
,
亥
子
皆
北
,
皆
属
于
水
,
始
无
所
争
也
。
一
离
于
形
,
则
天
西
倾
,
水
束
注
;
天
上
蟠
,
水
下
润
,
于
是
而
《
讼
》
矣
。
师
比
御
众
图
《
坤
》
为
众
,
而
《
师
》
亦
为
众
者
,
《
师
》
统
众
之
义
也
。
统
众
者
,
非
德
也
则
不
可
。
故
以
《
乾
》
之
九
二
入
于
《
坤
》
为
《
师
》
,
以
《
乾
》
德
在
二
也
。
律
因
子
起
,
数
自
中
出
。
黄
锺
之
律
,
起
为
度
量
衡
,
差
之
毫
厘
,
则
不
可
也
。
北
方
之
坎
,
黄
锺
之
本
也
,
故
县
言
丈
人
,
爻
言
律
。
丈
与
律
,
法
度
之
出
,
非
有
德
者
乎
?
北
主
幽
阴
杀
伐
之
象
,
南
主
向
明
朝
会
之
象
。
六
爻
分
二
三
四
五
之
数
。
二
居
南
方
,
离
明
之
地
也
,
故
以
比
为
南
面
。
五
居
中
央
,
非
北
也
。
天
北
望
,
惟
见
斗
枢
辰
极
。
辰
曰
北
辰
,
斗
曰
北
斗
,
虽
名
曰
北
,
实
中
天
也
。
《
师
》
北
向
,
故
有
五
人
为
伍
之
意
。
比
南
面
,
故
有
五
等
分
爵
之
象
。
上
居
五
位
,
后
其
君
者
也
,
故
曰
:
后
夫
凶
。
—— 第 14 页 ——
大
小
畜
吉
凶
图
巽
居
东
南
之
方
,
乾
气
自
子
至
于
巳
,
入
于
巽
方
,
为
巽
所
畜
,
名
曰
《
小
畜
》
,
以
阴
生
于
巽
。
巽
,
阴
之
微
也
,
故
曰
小
。
艮
居
束
北
方
,
乾
气
自
子
至
寅
,
入
于
艮
方
,
为
艮
所
畜
;
名
曰
《
大
畜
》
者
,
阳
终
于
艮
。
艮
,
阳
之
究
也
,
故
曰
大
。
自
子
至
寅
,
三
画
之
乾
也
;
自
子
至
巳
,
六
画
之
《
乾
》
也
,
是
艮
畜
《
乾
》
贞
,
巽
畜
《
乾
》
悔
也
。
《
大
畜
》
之
所
以
得
权
者
,
变
《
小
畜
》
之
九
五
而
六
五
耳
,
谦
虚
下
人
,
所
以
得
权
而
畜
人
也
。
《
小
畜
》
之
所
以
失
权
者
,
变
《
大
畜
》
之
六
五
而
九
五
耳
,
满
假
自
大
,
所
以
失
权
而
为
人
所
畜
也
。
履
虎
尾
之
图
乾
居
亥
位
,
初
爻
本
室
壁
,
二
爻
方
起
奎
;
奎
击
之
者
,
见
其
履
虎
尾
也
。
坤
居
申
位
,
参
本
坤
之
初
爻
;
以
参
系
兑
者
,
见
虎
尾
之
哑
人
也
。
乾
居
兑
下
,
则
无
履
虎
哑
与
不
哑
之
象
矣
。
以
乾
乘
兑
,
所
以
履
虎
之
象
明
也
。
《
履
》
卦
自
兑
入
乾
,
由
戌
达
亥
,
以
人
应
天
之
道
乎
。
否
泰
往
来
图
观
《
泰
》
之
象
,
则
见
《
否
》
之
所
生
;
观
《
否
》
之
象
,
则
—— 第 15 页 ——
见
《
泰
》
之
所
起
,
是
阴
阳
之
气
上
下
升
降
以
成
象
也
,
故
《
否
》
《
泰
》
之
卦
,
皆
曰
往
来
。
同
人
之
图
乾
居
上
三
十
六
策
,
变
其
中
爻
,
则
同
乎
离
。
离
居
下
二
十
四
策
,
变
其
中
爻
,
则
同
乎
乾
。
是
谓
二
人
同
心
,
言
外
貌
不
同
,
而
心
同
也
。
大
有
守
位
图
《
大
有
》
之
卦
众
阳
盛
时
,
而
五
以
六
居
之
,
人
君
体
元
以
居
正
,
可
不
知
守
位
之
仁
乎
?
推
而
明
之
,
四
为
侍
从
,
则
曰
匪
其
旁
;
三
为
三
公
,
则
曰
公
用
亨
于
天
子
;
二
为
侯
牧
,
则
曰
大
车
办
载
;
初
远
于
君
位
,
有
要
荒
蛮
夷
之
象
,
则
曰
无
交
害
。
皆
发
政
施
仁
之
道
也
。
如
是
,
则
福
及
宗
庙
,
而
永
有
万
世
之
业
矣
。
谦
象
之
图
艮
居
寅
,
属
木
,
仁
也
。
坤
居
申
,
属
金
,
义
也
。
故
五
上
有
杀
伐
之
象
。
谦
者
,
以
至
诚
为
本
也
,
言
心
声
也
。
不
情
之
言
,
则
不
出
于
诚
,
非
心
之
本
也
,
是
为
伪
也
。
故
呜
谦
居
中
者
为
至
诚
,
居
外
者
为
不
情
,
是
以
谦
为
呜
耳
,
外
谦
而
内
好
胜
也
。
—— 第 16 页 ——
豫
象
之
图
震
居
坤
下
,
是
谓
一
阳
之
《
复
》
,
天
地
之
心
也
。
今
出
于
坤
上
,
是
谓
出
地
之
《
豫
》
,
亦
天
地
之
心
也
。
坤
中
之
爻
,
静
中
之
静
也
,
故
曰
:
介
于
石
。
震
中
之
爻
,
动
中
之
静
也
,
故
曰
:
贞
疾
,
恒
不
死
。
随
卦
系
失
图
自
震
达
兑
,
由
东
祖
西
,
春
作
秋
成
之
义
也
。
夫
是
之
谓
《
随
》
,
阳
自
阴
中
而
起
,
阴
随
阳
动
也
。
阴
来
迎
阳
而
说
之
,
阳
随
阴
聚
也
。
故
兑
之
上
爻
,
有
羁
摩
之
象
。
蛊
象
之
图
巽
居
巳
位
,
金
之
所
生
也
。
至
酉
金
王
,
而
巽
之
功
成
矣
,
故
巽
五
爻
言
庚
。
今
在
艮
下
,
犹
居
寅
位
木
之
乡
也
,
故
言
甲
。
甲
庚
分
子
午
之
位
,
循
环
无
穷
,
行
权
之
道
也
。
金
克
于
木
,
今
居
于
木
下
,
是
蠹
生
于
木
中
也
。
有
蛊
,
自
然
之
象
。
上
九
居
山
之
高
,
有
高
上
之
志
,
足
以
振
蛊
坏
之
风
使
懦
夫
有
立
焉
。
临
象
之
图
《
临
》
卦
之
象
,
本
指
为
人
主
者
,
以
临
乎
下
也
—— 第 17 页 ——
临
下
之
术
,
在
施
德
于
下
,
而
存
心
于
上
。
施
德
于
下
,
则
二
阳
在
下
,
如
天
气
感
地
焉
。
存
心
于
上
,
则
行
中
以
智
,
而
敦
朴
为
先
,
如
高
明
柔
克
焉
。
彼
兑
口
之
甘
,
是
区
区
能
言
而
不
能
行
,
如
王
者
空
降
诏
谕
丁
宁
,
而
仁
泽
实
不
行
也
。
何
足
以
论
施
德
存
心
之
道
哉
?
观
国
光
之
图
四
阴
生
,
阴
侵
阳
之
卦
也
。
比
之
于
阳
侵
阴
,
乃
《
大
壮
》
之
理
也
。
不
曰
《
小
壮
》
,
而
曰
《
观
》
者
,
阴
顺
巽
而
无
侵
阳
之
意
也
。
下
既
顺
巽
,
上
必
以
中
正
,
然
后
足
以
使
下
观
而
化
焉
;
下
观
而
化
矣
,
则
安
有
侵
阳
之
事
乎
?
噬
嗑
身
口
象
图
《
噬
嗑
》
本
以
口
为
象
,
而
趾
鼻
耳
目
亦
系
之
者
,
盖
一
身
赖
口
以
为
养
也
。
养
之
有
道
,
噬
嗑
之
福
;
养
不
以
道
,
噬
嗑
之
祸
。
祸
多
福
少
,
小
人
贪
嗜
者
多
也
。
《
噬
嗑
》
,
先
电
而
后
雷
也
,
电
扬
而
雷
震
,
舌
动
而
齿
咀
,
此
自
然
之
理
也
。
《
噬
嗑
》
与
《
贲
》
,
皆
《
颐
》
中
有
物
。
一
为
《
贲
》
,
一
为
《
噬
嗑
》
者
,
噬
嗑
得
《
颐
》
之
下
动
,
《
贲
》
得
《
颐
》
之
上
止
。
惟
下
动
,
则
《
噬
嗑
》
矣
。
—— 第 18 页 ——
贲
天
文
之
图
柔
文
刚
以
成
离
,
离
为
日
,
日
运
于
天
,
其
亨
之
意
也
。
刚
文
柔
以
成
艮
,
艮
,
山
也
;
山
不
动
,
而
云
出
为
雨
,
木
伐
以
为
用
,
其
小
利
有
攸
往
乎
。
然
孔
子
皆
谓
之
天
文
,
而
不
及
地
者
,
盖
观
象
以
作
《
象
》
也
,
象
有
日
月
迦
明
之
象
也
。
日
月
因
迦
明
而
合
朔
,
朔
晦
相
循
而
四
时
成
矣
,
此
所
以
察
时
变
也
。
《
离
》
有
继
明
之
意
,
而
《
贲
》
变
《
离
》
之
四
爻
,
日
月
相
抱
持
也
,
此
所
以
为
天
文
之
要
道
焉
。
剥
为
阳
气
种
图
《
复
》
卦
之
下
阳
,
即
《
剥
》
之
上
阳
落
于
地
也
,
故
有
硕
果
不
实
之
象
。
其
阳
气
之
种
乎
,
所
以
《
乾
》
为
木
果
,
而
生
木
于
亥
也
。
亥
者
,
《
乾
》
之
位
也
。
木
有
生
而
未
芽
,
芽
则
生
子
者
,
孳
也
。
未
芽
之
果
,
本
于
《
剥
》
上
之
阳
,
如
果
在
木
末
焉
。
复
七
日
图
爻
位
者
,
实
数
之
六
也
。
太
极
者
,
虚
数
之
六
也
。
虚
数
之
六
,
本
于
含
三
之
积
算
。
含
三
之
积
筹
,
本
于
园
物
之
径
一
。
故
天
下
之
数
十
百
千
万
,
莫
不
出
乎
六
。
六
数
进
则
为
七
,
退
则
为
五
,
是
五
为
—— 第 19 页 ——
六
之
未
盈
,
六
为
五
之
已
满
,
过
则
为
七
矣
。
六
为
极
矣
。
一
阳
生
,
则
七
日
来
复
也
;
二
阳
生
,
则
八
月
有
凶
也
。
七
为
少
阳
,
八
为
少
阴
。
日
为
震
,
月
为
兑
。
,
《
临
》
虽
阳
长
,
而
实
得
八
兑
之
数
也
,
故
日
有
凶
于
八
月
也
。
《
复
》
卦
一
阳
来
复
,
曰
七
日
者
,
盖
《
坤
》
阴
极
于
亥
,
六
数
尽
于
一
,
复
出
于
坎
,
并
而
得
七
也
。
数
周
六
甲
,
运
周
三
统
,
而
复
为
元
,
亦
七
日
来
复
之
义
云
耳
。
无
妄
本
中
孚
图
《
中
孚
》
,
信
也
。
而
《
元
妄
》
,
亦
信
也
。
《
中
孚
》
之
信
,
其
自
然
之
诚
乎
。
《
元
妄
》
之
信
,
是
或
使
之
也
。
故
曰
:
刚
自
外
来
,
而
为
主
于
内
。
诚
信
之
道
,
本
自
中
出
。
而
中
者
,
亦
中
之
为
主
也
。
自
外
来
,
而
为
内
主
,
安
得
自
然
哉
?
以
异
乎
《
中
孚
》
也
。
颐
灵
龟
图
《
颐
》
中
虚
,
虚
则
灵
龟
之
象
。
君
子
见
之
,
以
灵
龟
自
警
。
小
人
见
之
,
以
朵
颐
垂
涎
。
三
为
下
齿
,
噬
之
动
者
也
,
故
凶
甚
于
二
五
。
三
之
所
以
动
者
,
因
初
有
震
象
耳
。
大
过
栋
隆
桡
图
—— 第 20 页 ——
《
大
过
》
一
卦
,
吉
凶
在
初
与
上
也
。
栋
之
隆
,
以
应
藉
地
之
茅
,
慎
之
至
也
;
栋
之
桡
,
以
应
灭
木
之
水
,
乃
大
过
也
,
故
《
大
过
》
之
县
辞
见
于
九
三
也
。
阳
气
骄
为
大
者
过
。
九
二
配
以
少
阴
,
故
能
发
生
枯
杨
之
梯
者
,
扬
之
茅
挤
耳
。
九
五
配
以
老
阴
,
发
生
之
理
穷
矣
。
遂
有
枯
杨
生
华
象
,
象
杨
不
能
结
实
,
为
萌
芽
也
。
习
坎
行
险
图
《
坎
》
之
《
象
》
曰
:
维
心
亨
。
是
心
无
善
恶
之
思
,
无
喜
怒
哀
乐
之
动
。
一
入
于
习
,
则
同
者
变
为
异
也
,
故
《
坎
》
卦
始
终
象
小
人
习
险
以
自
陷
其
身
,
戒
人
用
心
之
恶
也
。
且
阴
阳
者
,
善
恶
之
端
也
,
动
静
之
分
也
。
心
之
动
,
则
恶
萌
矣
。
阳
动
而
阴
静
,
阳
善
而
阴
恶
,
六
三
以
阴
居
阳
,
所
以
为
恶
之
大
也
;
又
陷
于
二
阴
之
中
,
是
染
习
皆
恶
也
。
六
四
以
阴
居
阴
,
静
之
至
也
,
是
复
性
而
反
诚
也
,
又
居
于
二
阳
之
问
,
是
染
习
皆
善
也
。
故
樽
酒
篡
贰
用
缶
,
有
简
率
敦
朴
之
象
。
二
五
虽
以
阳
中
,
然
未
免
陷
二
阴
之
党
,
染
习
之
气
不
能
免
也
。
孔
子
所
以
指
之
以
未
出
中
,
中
未
大
之
象
也
。
—— 第 21 页 ——
离
继
明
图
下
卦
《
离
》
之
贞
也
,
上
卦
《
离
》
之
悔
也
,
是
下
卦
为
贞
明
,
而
上
卦
为
继
明
也
。
月
者
,
趋
日
以
明
也
。
合
朔
之
时
,
月
包
于
日
,
而
后
趋
其
明
也
。
此
上
卦
所
以
包
下
卦
,
有
日
月
趋
明
之
象
也
。
离
为
日
而
不
为
月
,
在
重
离
则
月
象
生
焉
。
故
曰
明
两
也
;
又
曰
日
月
丽
乎
天
也
。
六
二
黄
离
,
是
自
中
而
明
也
,
所
谓
诚
明
之
性
也
。
六
五
有
哀
悲
之
象
者
,
是
既
望
之
月
,
而
将
远
于
日
也
,
亦
明
极
而
晦
生
也
。
咸
朋
从
图
一
气
居
中
,
故
泽
之
云
蒸
于
山
,
而
山
之
泉
入
于
泽
,
是
山
泽
之
相
感
也
。
卦
有
三
阳
,
而
九
四
居
中
,
中
心
象
也
。
惜
乎
朋
于
二
阳
,
未
免
有
意
有
必
,
有
固
有
我
,
故
僮
憧
而
往
来
也
。
九
五
上
连
于
上
六
,
是
用
在
上
六
也
,
故
上
六
为
颊
舌
,
而
五
为
脾
。
九
三
下
连
于
六
二
,
是
用
在
六
二
也
,
故
六
二
为
腓
,
而
三
为
股
。
股
随
腓
而
动
,
脾
则
不
随
颊
舌
以
发
言
,
此
吉
凶
所
以
异
也
。
恒
久
之
图
六
爻
惟
取
九
二
一
爻
,
得
一
刚
一
柔
之
道
—— 第 22 页 ——
而
居
中
,
孔
子
与
之
以
能
久
中
之
象
。
六
五
虽
一
刚
一
柔
而
居
中
,
然
与
共
天
位
者
亦
柔
也
,
故
有
妇
人
之
贞
从
一
之
象
,
所
以
异
于
二
矣
。
九
三
以
刚
居
刚
,
动
而
过
中
,
不
恒
之
象
,
固
不
符
言
也
。
初
上
爻
二
爻
,
一
浚
以
趣
下
,
一
振
而
向
上
,
皆
迷
涂
之
甚
者
,
不
得
其
中
,
故
皆
凶
。
遯
象
之
图
二
以
中
顺
之
德
,
而
取
象
于
黄
牛
。
牛
之
所
以
能
负
重
者
,
革
之
坚
也
。
牛
无
革
,
则
机
上
肉
耳
,
何
能
为
或
?
九
三
以
刚
居
外
,
有
革
之
象
,
三
苟
随
《
乾
》
以
遯
,
则
二
遇
祸
矣
。
此
所
以
劝
其
执
之
也
。
四
阴
以
九
居
之
,
下
应
于
初
六
,
故
曰
好
。
好
者
,
交
好
也
,
是
阴
位
下
交
于
阴
爻
也
。
五
阳
以
九
居
之
,
下
应
于
六
二
,
故
曰
嘉
。
嘉
妃
也
,
是
阳
位
之
阳
爻
下
妃
于
阴
位
之
阴
爻
也
。
阴
妃
于
我
,
交
于
我
;
小
人
不
可
交
,
则
与
之
绝
,
此
所
以
吉
矣
。
妃
则
吾
正
偶
耳
,
是
不
能
绝
也
,
故
但
正
其
志
焉
。
吾
之
志
正
,
则
淫
邪
非
僻
不
能
入
矣
。
此
所
以
为
贞
吉
云
。
大
壮
羊
藩
图
《
大
壮
》
之
卦
,
下
累
四
阳
,
有
栋
宇
基
北
之
象
—— 第 23 页 ——
故
云
壮
也
。
其
卦
上
震
下
乾
,
震
为
苍
食
竹
,
故
有
藩
象
。
《
乾
》
之
九
三
变
则
入
兑
?
故
有
羊
象
。
兑
西
而
震
束
,
卯
酉
正
冲
,
故
有
羊
触
藩
之
象
。
初
者
,
羊
之
足
趾
也
。
羊
以
角
触
,
而
趾
用
其
力
;
角
赢
,
则
趾
困
矣
。
九
四
实
吾
之
同
类
,
苟
决
其
藩
以
开
大
涂
,
容
羊
进
而
赢
之
,
则
下
三
阳
反
为
壮
舆
之
辕
矣
。
此
九
二
九
四
所
以
有
贞
吉
之
县
矣
。
晋
康
候
之
图
八
卦
之
象
,
乾
实
为
马
。
《
晋
》
以
坤
之
贞
,
而
阴
爻
居
五
位
,
岂
有
马
象
哉
,
盖
乾
锡
之
马
耳
,
因
锡
马
以
致
蕃
庶
,
诸
侯
之
象
明
矣
。
《
易
》
以
明
出
地
上
象
诸
侯
者
,
以
火
在
天
上
为
《
大
有
》
,
象
天
子
故
耳
。
天
子
与
诸
侯
,
皆
南
面
之
君
也
,
必
有
明
德
以
安
民
,
民
安
则
位
安
矣
,
故
曰
康
侯
也
。
明
夷
箕
子
图
《
明
夷
》
之
卦
,
圣
人
赞
之
,
以
《
象
》
《
象
》
最
显
最
着
,
于
人
事
最
明
。
五
为
箕
子
,
则
上
为
纣
矣
。
九
三
有
南
狩
而
得
大
首
之
辞
,
岂
非
武
王
乎
?
拯
马
壮
者
,
又
岂
非
武
王
之
辅
相
乱
臣
乎
?
六
四
本
《
坤
》
画
,
而
下
与
三
同
居
人
位
,
又
岂
非
微
子
太
公
之
归
周
—— 第 24 页 ——
乎
?
初
九
与
上
六
同
乎
坎
水
,
将
飞
而
翼
垂
,
将
行
而
喂
根
不
继
,
岂
欲
拯
之
而
力
不
能
如
伯
夷
叔
齐
之
徒
乎
?
家
人
象
图
或
问
文
中
子
《
家
人
》
之
象
,
明
内
而
齐
外
,
盖
离
巽
之
卦
也
。
象
一
然
子
象
日
在
:
阴
一
阳
,
相
妃
于
中
,
有
父
母
夫
妇
之
,
意
本
于
夫
子
之
《
象
》
。
焦
延
寿
以
上
爻
为
宗
庙
,
五
为
君
;
今
用
之
于
《
家
人
》
,
则
君
位
为
父
矣
。
孔
子
曰
:
家
人
有
严
君
焉
,
父
母
之
谓
也
。
睽
卦
象
图
《
睽
》
之
为
卦
,
六
爻
相
疑
者
,
阴
阳
相
疑
也
。
阳
居
阴
位
,
是
以
位
相
疑
。
二
应
五
而
五
连
于
上
,
上
应
三
而
三
连
于
二
,
是
以
应
相
疑
。
疑
则
睽
而
不
合
矣
。
故
圣
人
于
六
爻
之
辞
,
莫
不
解
其
疑
也
,
而
使
阴
阳
各
安
其
位
焉
。
所
以
《
睽
》
卦
物
象
,
比
之
他
卦
最
盛
,
盖
欲
尽
意
而
已
。
蹇
往
来
之
图
《
蹇
》
之
二
阳
,
皆
陷
于
阴
中
,
故
曰
赛
。
《
蹇
》
之
象
,
往
来
者
四
,
而
不
系
往
来
之
象
者
二
。
四
者
皆
失
—— 第 25 页 ——
中
,
而
二
者
皆
得
中
也
。
圣
人
得
中
道
以
自
养
,
故
虽
处
蹇
中
,
而
素
患
难
,
行
乎
患
难
也
。
何
往
来
之
有
,
五
在
上
位
之
中
,
是
得
中
而
居
上
者
也
;
善
处
赛
而
不
凌
下
,
使
人
乐
归
之
,
此
所
以
致
朋
来
,
而
不
终
孤
立
于
险
中
矣
。
二
在
下
位
之
中
,
是
得
中
而
居
下
者
也
。
善
处
赛
而
不
援
上
,
匪
其
躬
而
自
任
其
责
,
此
所
以
致
终
无
尤
过
,
而
获
应
于
上
矣
。
三
阳
之
失
中
也
,
故
劝
之
反
身
修
德
也
。
四
阴
之
失
中
也
,
故
劝
其
连
接
乎
二
阳
也
。
初
在
下
,
故
勉
之
以
养
其
声
誉
,
而
无
苟
往
。
上
近
五
,
故
勖
之
以
就
于
充
实
,
而
从
大
人
,
如
四
之
连
耳
。
解
出
坎
险
图
坎
中
之
一
阳
,
即
震
下
之
一
阳
,
始
包
于
坎
中
,
既
而
出
于
坎
上
,
动
而
震
下
也
,
若
果
核
之
仁
变
而
为
芽
也
,
故
曰
:
得
黄
矢
。
矢
者
,
中
直
也
。
中
直
,
则
芽
达
矣
。
《
解
》
之
为
卦
,
阴
阳
悖
乱
而
不
当
其
位
,
上
爻
故
有
解
悖
之
象
,
震
之
在
坎
也
。
君
子
屈
垫
于
下
,
混
边
于
小
人
之
时
,
而
发
生
敷
大
易
象
数
布
之
心
不
忘
也
。
一
曰
一
脱
边
而
去
,
遂
伸
其
志
,
此
九
四
之
与
六
三
所
以
有
拇
象
。
—— 第 26 页 ——
损
益
用
中
图
二
卦
之
《
象
》
,
皆
言
与
时
偕
行
。
二
卦
之
爻
,
皆
言
十
朋
之
龟
。
言
时
者
,
谓
时
当
损
而
损
,
天
下
不
以
为
俭
啬
;
当
益
而
益
,
天
下
不
以
为
骄
奢
也
。
言
龟
者
,
谓
龟
筮
协
从
,
臣
民
无
逆
也
。
夬
决
之
图
五
阳
而
决
一
阴
,
五
君
子
而
去
一
小
人
,
不
为
难
矣
。
然
阴
附
五
位
,
五
与
四
皆
属
之
,
是
谓
兑
卦
。
所
谓
包
阳
之
阴
,
挟
君
子
之
小
人
,
所
以
难
决
难
去
耳
。
《
大
壮
》
之
羊
,
施
壮
于
震
。
震
,
同
类
也
。
《
夬
》
之
羊
,
施
壮
于
兑
。
兑
,
非
类
也
,
变
我
则
与
同
。
此
四
爻
所
以
有
牵
羊
之
象
,
此
三
爻
变
有
羊
象
耳
。
姤
遇
之
图
初
与
本
爻
观
之
,
则
有
豕
象
,
而
九
三
突
其
臀
。
初
二
四
观
之
,
则
有
鱼
象
,
言
阳
包
阴
也
。
于
九
五
观
之
,
则
有
瓜
葛
滋
长
之
象
。
《
姤
》
本
《
乾
》
也
,
一
阴
变
其
初
,
有
龙
反
化
鱼
象
,
龙
化
鱼
而
角
无
用
矣
。
此
《
妮
》
之
角
所
以
上
穷
也
。
《
乾
》
之
一
阳
,
起
子
而
终
于
巳
,
巳
实
居
巽
方
,
是
《
乾
》
之
六
阳
与
巽
相
遇
于
巳
位
,
而
巽
之
一
阴
遂
萌
矣
。
此
一
阴
之
生
,
故
名
—— 第 27 页 ——
曰
《
姤
》
也
。
萃
聚
之
图
《
萃
》
之
成
卦
,
则
物
各
以
类
聚
。
而
阳
据
南
面
之
位
,
一
为
天
子
,
一
为
诸
侯
,
下
统
三
公
二
十
七
大
夫
八
十
一
元
士
,
上
奉
宗
庙
之
严
,
防
众
乱
之
道
,
寄
于
初
爻
;
惩
失
众
之
象
,
寓
于
上
画
。
萃
者
,
物
之
秋
成
而
后
萃
也
。
秋
本
主
于
兑
,
兑
卦
本
以
上
爻
为
主
。
今
西
南
之
坤
气
,
运
至
西
方
,
而
阴
画
众
矣
,
故
二
阳
统
之
,
而
上
爻
失
众
焉
。
升
阶
之
图
巽
下
之
一
阴
,
与
坤
之
三
阴
一
体
也
。
阴
沉
滞
,
而
阳
升
腾
。
升
腾
者
,
二
阳
也
。
初
附
二
阳
而
升
,
三
阴
又
与
之
一
体
,
故
有
允
升
之
象
。
允
者
,
见
信
于
人
。
坤
用
事
于
亥
,
而
亥
亦
木
之
生
,
而
未
成
形
者
也
。
至
于
子
位
,
则
震
居
坤
下
,
震
亦
木
也
,
是
木
之
始
芽
根
耳
。
若
巽
居
坤
下
,
则
有
二
阳
,
非
震
一
阳
之
比
,
故
曰
《
升
》
也
。
《
升
》
居
丑
位
,
及
乎
卯
,
则
木
王
矣
。
外
卦
以
位
言
也
,
而
五
天
位
,
是
不
可
以
阶
升
也
。
然
贞
者
,
正
也
。
尧
舜
禹
汤
升
天
位
以
正
,
如
升
阶
焉
。
不
以
贞
者
,
宁
免
于
颠
跻
乎
。
—— 第 28 页 ——
大
易
象
数
钧
深
图
卷
中
竟
阻
之
,
原
作
祖
之
,
据
四
库
本
改
。
复
退
,
原
作
彼
退
,
据
四
库
本
改
。
三
阳
,
四
库
本
作
二
阳
。
斗
利
,
四
库
本
作
权
字
。
非
德
也
,
四
库
本
作
非
德
。
居
,
据
上
下
文
义
例
增
补
。
上
下
,
原
作
上
上
,
据
四
库
本
改
。
为
呜
耳
,
外
谦
,
底
本
原
缺
,
据
《
道
藏
》
本
《
周
易
图
》
卷
中
及
其
上
下
文
义
补
之
。
地
,
底
本
和
四
库
本
皆
作
治
,
据
《
道
藏
》
本
《
周
易
图
》
卷
中
及
其
上
下
文
义
改
正
。
犹
原
作
尤
,
据
四
库
本
改
。
子
,
据
四
库
本
补
。
乎
,
四
库
本
作
也
字
,
疑
底
本
误
。
朵
颐
,
原
作
孕
颐
,
据
四
库
本
改
。
梯
,
底
本
和
四
库
本
皆
误
作
梯
。
脾
,
原
作
晦
,
据
四
库
本
改
。
上
爻
,
四
库
本
略
作
上
字
,
义
同
。
趣
下
,
四
库
本
作
一
趋
下
。
—— 第 29 页 ——
之
,
据
四
库
本
补
。
基
北
,
四
库
本
作
基
兆
,
而
据
《
道
藏
》
本
《
周
易
图
》
卷
中
疑
当
作
基
址
。
三
称
何
者
为
是
,
待
考
。
正
冲
,
原
作
正
衡
,
四
库
本
亦
是
,
据
此
句
文
义
改
正
。
《
道
藏
》
本
《
周
易
图
》
卷
中
亦
作
正
冲
。
援
上
,
原
作
授
上
据
四
库
本
改
。
震
下
,
四
库
本
作
一
震
上
。
矢
,
原
脱
,
今
据
其
文
义
补
之
。
有
拇
象
,
四
库
本
作
有
解
拇
象
一
。
俭
啬
,
原
作
险
啬
,
于
义
不
妥
;
据
四
库
本
改
。
于
震
,
原
作
子
震
,
据
四
库
本
改
。
壮
,
据
上
文
义
例
补
之
。
变
我
,
四
库
本
作
变
坎
。
初
二
四
,
四
库
本
作
初
于
四
。
据
,
四
库
本
作
居
。
本
以
,
原
作
未
于
,
据
四
库
本
改
。
三
阴
,
原
作
三
阳
,
四
库
本
亦
是
。
今
据
《
周
易
图
》
卷
中
大
易
象
数
钩
隐
图
卷
下
困
蒺
藜
葛
万
株
木
图
—— 第 30 页 ——
《
困
》
之
为
卦
,
属
乎
九
月
兑
气
用
事
,
而
临
于
戌
土
;
泽
水
为
土
所
壅
,
故
《
大
象
》
曰
:
泽
无
水
,
困
也
。
《
困
》
因
兑
坎
相
重
而
成
也
。
兑
正
秋
,
而
坎
为
冬
。
兑
之
一
阴
,
象
乎
始
得
秋
气
而
蔓
草
未
杀
。
故
为
葛
万
之
困
。
六
三
则
秋
冬
之
交
,
蔓
草
叶
脱
而
刺
存
焉
,
故
为
汉
药
之
困
。
若
初
六
则
在
坎
之
下
,
正
大
寒
之
时
也
,
蔓
草
为
霜
杀
而
靡
有
孑
遗
,
而
所
存
者
株
木
而
已
。
此
《
困
》
三
阴
爻
故
系
以
草
木
象
也
。
井
鼎
水
火
二
用
之
图
《
井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