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格类型
田字格
米字格
田格颜色
红
红色
灰
灰色
绿
绿色
文字颜色
黑
黑色
灰
灰色
红
红色
枚
枚红
绿
绿色
墨
墨蓝色
青
天青色
透明度
1级
100%
2级
80%
3级
70%
4级
60%
5级
50%
6级
40%
7级
30%
8级
20%
9级
10%
空行
不空行
空一行
空两行
字号
1号
每行12字
2号
每行13字
3号
每行14字
4号
每行15字
5号
每行16字
6号
每行17字
7号
每行18字
8号
每行19字
9号
每行20字
字体
还原
返回
打印
在线练习此字帖
正
易
心
法
正
易
心
法
宋
麻
衣
道
者
!
撰
!
!
!
!
!
!
!
陈
抟
!
注
陈
希
夷
传
陈
抟
,
字
图
南
,
号
“
扶
摇
子
”
,
毫
州
真
源
人
。
初
生
之
时
不
能
言
,
至
四
五
岁
戏
涡
水
,
水
滨
有
一
青
衣
老
妪
引
置
怀
中
而
乳
之
,
其
后
即
能
言
,
敏
悟
过
人
。
及
长
,
经
史
一
览
无
遗
。
先
生
曰
:
“
所
学
只
足
记
姓
名
而
已
,
吾
将
之
游
泰
山
,
与
安
期
黄
石
辈
论
出
世
之
法
,
安
岂
能
与
世
脂
韦
汩
没
,
出
入
生
死
轮
回
人
间
哉
。
”
乃
尽
散
其
家
业
,
惟
携
一
石
铛
而
去
。
梁
唐
士
大
夫
挹
其
清
风
,
得
识
其
面
,
如
睹
景
星
庆
云
,
然
先
生
皆
莫
与
交
。
明
宗
亲
为
手
诏
召
之
。
先
生
至
,
长
揖
而
不
拜
。
明
宗
待
之
愈
谨
,
以
宫
女
三
人
赐
先
生
。
先
生
赋
诗
,
赋
曰
:
“
云
为
肌
体
玉
为
腮
,
多
谢
唐
王
送
得
来
。
处
士
不
兴
巫
峡
梦
,
空
烦
云
雨
下
阳
台
。
”
遂
遁
去
。
隐
武
当
山
石
岩
,
服
气
辟
谷
,
凡
二
十
余
年
。
复
移
居
华
山
,
时
年
已
七
十
岁
矣
。
常
闭
门
卧
数
月
不
起
。
周
世
宗
显
德
中
,
有
樵
于
山
麓
见
遗
骸
生
尘
,
迫
而
—— 第 1 页 ——
视
之
,
乃
先
生
也
。
良
久
起
曰
:
“
睡
酣
奚
为
扰
我
。
”
后
世
宗
召
见
,
赐
号
“
白
云
先
生
”
。
一
曰
乘
驴
游
华
阴
,
闻
宋
太
祖
登
极
,
拍
掌
大
笑
,
曰
:
“
天
下
自
此
定
矣
!
”
太
祖
召
不
至
,
再
诏
,
辞
曰
:
“
九
重
仙
诏
,
休
教
丹
凤
衔
来
;
一
片
野
心
,
已
被
白
云
留
住
。
”
太
宗
初
年
,
始
赴
召
,
惟
求
一
静
室
,
乃
赐
居
于
建
隆
观
为
户
,
熟
睡
月
余
方
起
。
辞
出
,
赐
号
“
希
夷
先
生
”
。
一
曰
,
遣
门
人
凿
石
,
处
于
张
超
谷
。
既
成
,
先
生
往
造
而
曰
:
“
吾
其
死
于
此
乎
?
”
遂
以
左
手
支
颐
而
终
。
数
曰
容
色
不
变
,
肢
体
尚
温
,
有
五
色
云
封
谷
口
,
弥
月
不
散
。
年
一
百
一
十
八
岁
。
初
兵
纷
乱
太
祖
之
时
,
挑
太
祖
太
宗
于
篮
以
避
乱
。
先
生
遇
之
即
吟
曰
:
“
莫
道
当
今
无
天
子
,
却
将
天
子
上
担
挑
。
”
又
遇
太
祖
太
宗
与
赵
普
,
游
长
安
市
,
入
酒
肆
晋
坐
,
太
祖
太
宗
左
右
。
先
生
曰
:
“
汝
紫
微
垣
一
小
星
尔
,
轧
处
上
次
,
可
乎
?
”
种
放
初
从
先
生
,
先
生
曰
:
“
汝
当
逢
明
主
,
驰
名
海
内
,
但
惜
天
地
间
无
完
名
。
子
名
将
起
,
必
有
物
败
之
,
可
戒
也
。
”
放
晚
年
竞
丧
清
节
,
皆
如
其
言
。
有
郭
沆
者
,
少
居
华
阴
,
尝
宿
观
下
,
中
夜
先
生
呼
令
速
归
,
且
与
之
俱
往
,
一
二
里
许
,
有
人
号
呼
报
—— 第 2 页 ——
其
母
卒
。
先
生
遗
以
药
,
使
急
去
可
救
。
既
至
,
灌
其
药
,
遂
苏
。
华
阴
令
王
睦
谓
先
生
曰
:
“
先
生
居
溪
岩
,
寝
于
何
室
?
”
先
生
且
笑
吟
曰
:
“
华
山
高
处
是
吾
宫
,
出
即
凌
空
跨
晓
风
。
台
榭
不
将
金
锁
闭
,
来
时
自
有
白
云
封
。
”
一
曰
,
有
一
客
过
访
先
生
,
适
值
其
睡
,
见
旁
有
一
异
人
,
听
其
息
声
,
以
黑
毫
记
之
莫
辨
。
客
怪
而
问
之
,
其
人
曰
:
“
此
先
生
华
胥
调
混
沌
也
。
”
先
生
尝
遇
山
女
,
山
女
赠
之
诗
,
诗
曰
:
“
药
而
不
满
笥
,
又
更
上
危
巅
,
回
指
归
去
路
,
将
相
入
翠
烟
。
”
太
宗
闻
先
生
善
相
人
,
遣
诣
南
山
,
见
真
宗
及
还
。
问
其
故
。
曰
:
“
厮
役
皆
将
相
也
,
何
必
见
王
乎
?
”
于
是
建
储
之
议
遂
定
。
先
生
以
易
数
授
穆
伯
长
,
穆
授
李
挺
之
,
李
授
邵
康
节
。
以
象
数
学
授
种
放
,
放
授
卢
江
许
坚
,
坚
授
范
谔
。
羲
皇
《
易
》
道
,
包
括
万
象
。
须
知
落
处
,
方
可
实
用
。
一
章
落
处
,
谓
知
卦
画
实
义
所
在
,
不
盲
诵
古
人
语
也
。
如
震
得
乾
初
爻
,
故
雷
自
天
下
而
发
;
坎
得
中
爻
,
故
月
自
天
之
中
而
运
;
艮
得
上
爻
,
故
山
自
天
上
而
坠
也
,
巽
离
兑
得
坤
三
爻
亦
然
,
又
六
爻
—— 第 3 页 ——
相
应
,
如
一
阳
生
于
子
月
,
应
在
卯
月
;
二
阳
丑
,
应
在
三
月
;
三
阳
寅
,
应
在
四
月
是
也
。
人
事
亦
然
。
《
易
》
道
见
于
天
地
万
物
曰
用
之
间
,
能
以
此
消
息
,
皆
得
实
用
,
方
知
羲
皇
画
卦
,
不
作
纸
上
功
夫
也
。
六
画
之
设
,
非
是
曲
意
。
阴
阳
运
动
,
血
气
流
行
。
二
章
阴
阳
运
动
,
若
一
阳
为
复
,
至
六
阳
为
乾
,
一
阴
为
姤
,
至
六
阴
为
坤
是
也
,
血
气
流
行
,
若
一
六
为
肾
,
二
为
肺
,
三
为
脾
,
四
为
肝
,
五
为
心
,
始
生
屯
。
屯
而
为
蒙
,
养
蒙
为
需
之
类
是
也
。
卦
画
凡
以
此
顺
此
理
而
已
。
卦
象
视
人
,
本
无
文
字
,
使
人
消
息
,
吉
凶
嘿
会
。
三
章
羲
皇
始
画
八
卦
,
重
为
,
不
立
文
字
,
使
天
下
之
人
嘿
观
其
象
而
已
。
能
如
象
焉
,
则
吉
凶
应
;
违
其
象
,
则
吉
凶
反
。
此
羲
皇
氏
作
不
言
之
教
也
。
郑
康
成
略
知
此
说
。
!
《
易
》
道
不
传
,
乃
有
周
孔
。
周
孔
孤
行
,
《
易
》
道
复
晦
。
四
章
上
古
卦
画
明
,
《
易
》
道
行
。
后
世
卦
画
不
明
,
《
易
—— 第 4 页 ——
道
不
传
。
圣
人
于
是
不
得
已
而
有
辞
。
学
者
浅
识
,
一
著
其
辞
,
便
谓
《
易
》
止
于
是
,
而
周
孔
遂
自
孤
行
。
更
不
知
有
卦
画
微
旨
,
只
作
八
字
说
。
此
谓
之
买
椟
还
珠
,
由
汉
以
来
皆
然
,
《
易
》
道
胡
为
而
不
晦
也
?
卦
,
无
穷
妙
义
,
尽
在
画
中
,
合
为
自
然
。
五
章
无
穷
妙
义
,
若
蒙
必
取
次
于
艮
,
师
必
取
次
于
坤
,
是
大
有
旨
意
也
。
不
止
于
贞
丈
人
吉
,
童
蒙
求
我
之
义
。
合
为
自
然
,
谓
次
艮
次
坤
,
非
是
私
意
,
乃
阴
阳
运
动
,
血
气
流
行
,
其
所
施
为
,
皆
自
然
之
理
也
。
!
消
息
卦
画
,
无
止
于
辞
。
辞
外
见
意
,
方
审
《
易
》
道
。
六
章
系
辞
,
特
系
以
吉
凶
大
略
之
辞
而
已
,
非
谓
六
画
之
义
尽
于
是
也
。
如
大
有
系
以
元
亨
,
大
壮
系
以
利
贞
。
此
数
字
,
果
足
以
尽
二
卦
之
义
乎
?
要
须
辞
外
见
意
可
也
。
辞
外
之
意
。
如
乾
九
二
“
见
龙
在
田
”
上
九
“
亢
龙
有
悔
”
辟
师
之
上
不
动
如
地
,
内
趋
变
如
水
,
无
穷
好
意
,
如
此
类
不
可
概
举
,
皆
是
辞
之
所
不
能
该
也
。
!
—— 第 5 页 ——
天
地
万
物
,
理
有
未
明
。
观
于
卦
脉
,
理
则
昭
然
。
七
章
卦
脉
,
为
运
动
流
行
自
然
之
理
也
。
卦
脉
审
,
则
天
地
万
物
之
理
得
矣
。
如
观
坎
画
,
则
知
月
为
地
之
气
;
观
离
画
,
则
知
雨
从
地
出
。
观
叠
交
,
则
知
曰
为
天
之
气
;
观
艮
画
,
则
知
山
自
天
来
;
观
兑
画
,
则
知
雨
从
地
出
。
关
叠
交
,
则
知
闰
余
之
数
;
观
交
体
,
则
知
造
化
之
原
。
凡
此
卦
画
,
皆
所
以
写
天
地
万
物
之
理
于
目
前
,
亦
若
浑
仪
之
器
也
。
!
经
卦
重
卦
,
或
离
或
合
。
纵
横
施
设
,
理
无
不
在
。
八
章
纵
横
,
谓
若
为
诸
图
,
或
有
二
气
老
少
之
渐
,
或
者
三
代
祖
孙
之
别
,
或
有
对
待
之
理
,
或
者
有
真
假
之
义
,
或
有
胎
甲
之
象
,
或
者
错
综
之
占
。
唯
其
施
设
,
皆
具
妙
理
,
无
所
往
而
不
可
。
此
所
谓
包
括
万
象
,
而
《
易
》
道
所
以
大
也
。
!
乾
坤
错
杂
,
乃
生
六
子
。
六
子
则
是
,
乾
坤
破
体
。
九
章
乾
三
画
奇
,
纯
阳
也
,
一
阴
杂
于
下
,
是
为
巽
,
杂
于
中
,
是
为
离
。
杂
于
上
,
是
为
兑
。
巽
离
兑
皆
破
—— 第 6 页 ——
乾
之
纯
阳
也
,
坤
画
偶
,
纯
阴
也
。
一
阳
杂
于
下
,
是
为
震
。
杂
于
中
,
是
为
坎
。
杂
于
上
,
是
为
艮
。
震
坎
艮
皆
破
坤
之
纯
体
也
。
若
更
以
人
身
求
之
,
理
自
昭
然
。
!
粤
乾
舆
坤
,
即
是
阴
阳
。
圆
融
合
粹
,
平
和
之
中
。
十
章
凡
阴
阳
之
气
,
纯
而
不
驳
,
是
为
乾
坤
。
《
老
子
》
曰
: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宁
。
“
正
谓
此
也
。
因
知
能
尽
乾
之
道
,
是
为
圣
人
;
能
尽
坤
之
道
,
是
为
贤
人
。
!
至
于
六
子
,
即
是
阴
阳
。
偏
陂
反
侧
,
不
平
之
名
。
十
一
章
乾
健
坤
顺
,
阴
阳
之
纯
气
也
。
一
失
健
顺
,
则
不
平
之
气
作
。
而
六
子
生
,
观
画
象
可
知
。
《
庄
子
》
曰
:
“
阴
阳
错
行
,
天
地
大
骇
,
有
雷
有
庭
,
水
中
有
火
,
乃
焚
乃
块
。
”
正
谓
此
耳
。
由
是
六
子
非
圣
贤
比
,
特
众
人
兴
万
物
而
已
。
然
由
破
体
炼
之
,
纯
体
乃
成
。
健
顺
动
入
,
陷
丽
止
说
。
非
特
乾
坤
,
六
子
训
释
。
十
二
章
非
特
训
释
,
盖
谓
不
可
专
于
八
字
上
取
也
—— 第 7 页 ——
当
求
之
于
画
象
。
健
谓
三
画
奇
也
,
顺
谓
三
画
纯
偶
是
也
,
动
谓
一
阳
在
二
阴
下
是
,
入
谓
一
阴
在
二
阳
下
是
,
陷
谓
一
阳
在
二
阴
中
是
,
丽
为
一
阴
在
二
阳
中
是
,
止
则
一
阳
在
二
阴
之
上
是
,
说
则
一
阴
在
二
阳
上
是
。
凡
是
所
顺
,
多
见
于
画
象
。
如
阖
户
谓
之
坤
,
则
姤
之
初
爻
是
。
关
户
谓
之
乾
,
则
复
之
初
爻
是
。
!
坎
兑
二
水
,
明
须
识
破
。
坎
润
兑
说
,
理
自
不
同
。
十
三
章
坎
乾
水
也
,
气
也
,
若
井
是
也
。
兑
,
坤
水
也
,
形
也
,
今
雨
是
也
。
一
阳
中
陷
为
二
阴
为
坎
,
坎
以
气
潜
行
于
万
物
之
中
,
为
受
命
之
根
本
,
故
曰
:
润
万
物
者
莫
润
乎
水
。
盖
润
,
液
也
,
气
之
液
也
。
一
阴
上
彻
于
二
阳
为
兑
,
兑
以
形
普
施
于
万
物
之
上
,
为
发
生
之
利
泽
,
故
曰
:
说
万
物
者
莫
说
乎
泽
。
盖
说
,
散
也
,
形
之
散
也
。
坎
兑
二
水
,
其
理
昭
昭
如
此
。
学
者
依
文
解
义
,
不
知
落
处
,
其
能
得
实
用
乎
?
自
汉
诸
儒
不
得
其
说
,
故
真
人
发
其
端
。
又
论
,
且
以
井
卦
观
之
,
本
来
泰
卦
初
爻
易
五
,
是
为
井
,
则
知
一
阳
升
而
为
坎
水
也
。
故
《
月
令
》
云
:
“
仲
冬
,
谁
泉
动
,
仲
—— 第 8 页 ——
冬
一
阳
生
。
”
至
仲
秋
,
乃
云
:
“
煞
气
侵
盛
,
阳
气
曰
衰
,
水
始
涸
。
”
信
乎
坎
之
为
乾
水
也
!
道
家
有
炼
丹
井
。
海
外
女
国
无
男
。
窥
井
即
生
。
《
医
经
》
:
“
无
子
妇
,
男
服
口
循
井
即
生
。
”
其
为
乾
阳
,
皆
可
明
验
。
若
曰
:
天
降
时
雨
。
山
川
出
云
,
又
曰
:
地
气
上
为
云
,
天
气
下
为
雨
,
此
兑
之
所
以
为
坤
水
也
。
!
钻
木
凿
井
,
人
之
坎
离
。
天
地
坎
离
,
识
取
自
然
。
十
四
章
乾
,
天
也
。
一
阴
升
于
乾
之
中
为
离
。
离
为
目
,
则
曰
本
天
之
气
也
,
坤
,
地
也
。
一
阳
下
降
于
坤
之
中
为
坎
。
坎
为
月
,
则
曰
本
地
之
气
也
。
曰
为
天
气
,
自
西
而
下
以
交
于
地
。
月
为
地
气
,
自
东
而
上
以
交
于
天
。
曰
月
交
错
,
一
昼
一
夜
,
循
环
三
百
六
十
度
,
而
扰
扰
万
绪
起
矣
,
是
为
三
百
六
十
爻
,
而
诸
卦
生
焉
。
坎
离
曰
月
,
天
地
之
中
气
也
。
仲
尼
特
言
水
火
,
而
不
言
曰
月
者
,
曰
月
其
体
也
,
水
火
其
用
也
。
言
其
用
而
不
言
其
体
,
盖
欲
其
设
施
之
广
而
碍
也
。
学
者
不
悟
,
但
求
之
于
钻
木
凿
井
之
间
,
所
失
益
甚
矣
。
又
论
,
月
上
于
天
,
曰
入
于
地
,
男
女
构
精
之
象
。
一
来
一
往
,
卦
画
有
中
通
之
象
。
此
所
谓
—— 第 9 页 ——
观
于
卦
脉
,
理
则
昭
然
也
。
有
谓
理
荚
谎
然
,
若
山
者
自
天
之
坠
也
。
《
传
》
曰
:
“
自
有
宇
宙
,
便
有
此
山
。
”
又
曰
:
“
星
陨
为
石
”
。
推
此
意
,
则
山
自
天
坠
无
疑
。
而
世
曰
:
“
山
者
,
地
之
物
。
”
以
所
见
者
言
之
耳
。
至
月
风
雷
雨
,
皆
自
地
出
也
。
而
世
曰
:
“
月
风
雷
雨
,
天
之
物
。
”
亦
以
所
见
者
言
之
耳
。
世
以
所
见
如
此
!
苟
徇
其
所
见
,
则
是
天
地
万
物
,
皆
所
不
晓
。
审
知
《
易
》
者
,
所
以
穷
理
尽
性
也
。
学
者
不
可
不
留
意
邪
!
!
八
卦
不
止
,
天
地
雷
风
。
一
身
一
物
,
便
据
八
卦
。
十
五
章
八
卦
,
文
王
繇
辞
,
周
公
爻
辞
,
皆
未
当
指
名
其
物
象
,
以
见
八
卦
不
止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
无
所
不
统
也
。
是
故
凡
天
下
之
所
谓
健
者
,
皆
乾
也
。
顺
者
,
皆
坤
也
。
动
者
,
皆
震
也
。
入
者
,
皆
巽
也
。
陷
者
,
皆
坎
也
。
丽
者
,
皆
离
也
。
止
者
,
皆
艮
也
。
说
者
,
皆
兑
也
。
一
身
一
物
,
便
具
此
八
卦
之
理
。
然
宣
父
止
以
八
物
云
者
,
特
举
其
大
者
为
宗
本
。
姑
以
入
《
易
》
,
以
便
学
者
耳
。
!
卦
有
反
对
,
最
为
关
键
。
反
体
既
深
,
对
体
尤
妙
。
十
六
章
—— 第 10 页 ——
世
虽
知
有
反
对
之
说
,
不
能
知
圣
人
密
意
在
是
也
。
盖
二
卦
反
而
为
二
,
对
而
为
四
。
既
列
序
之
,
又
以
杂
卦
推
明
义
者
,
以
为
天
下
之
吉
凶
祸
福
,
贫
富
贵
贱
,
其
实
一
体
也
。
别
而
言
之
,
其
代
谢
循
环
,
特
倒
正
之
间
耳
,
未
始
有
常
也
。
然
反
对
则
诸
卦
皆
是
,
对
体
则
乾
坤
坎
离
颐
大
过
中
孚
小
过
而
已
。
此
八
卦
与
诸
卦
不
同
,
在
《
易
》
道
,
乃
死
生
寿
夭
造
化
之
枢
机
也
。
其
体
不
变
,
故
曰
:
对
体
尤
妙
。
!
卦
,
皆
有
取
象
。
其
为
名
义
,
无
不
反
对
。
十
七
章
《
易
》
之
取
象
,
世
所
知
者
数
卦
而
已
,
如
颐
如
鼎
如
噬
嗑
之
类
是
。
殊
不
知
《
易
》
者
,
象
也
,
依
物
象
以
为
训
,
古
卦
皆
有
取
象
。
如
屯
象
草
木
,
蒙
象
童
稚
,
需
象
燕
宾
,
讼
象
饮
食
,
师
象
军
阵
,
比
象
翼
戴
,
家
人
象
家
正
,
睽
象
覆
家
,
余
卦
尽
然
。
一
人
诸
卦
,
名
义
无
不
反
对
。
如
噬
嗑
以
贪
饕
,
贲
以
节
饰
,
履
以
蹈
艰
危
,
小
畜
以
享
尊
富
,
临
以
出
而
治
人
,
观
以
入
而
处
己
,
丰
以
富
盛
,
旅
以
困
穷
。
自
余
推
之
,
其
名
义
反
对
,
无
不
然
者
,
此
学
《
易
》
之
大
病
也
。
!
—— 第 11 页 ——
诸
卦
名
义
,
须
究
端
的
。
名
义
不
正
,
《
易
》
道
悬
绝
。
十
八
章
《
易
》
卦
名
义
,
古
今
失
其
正
者
,
二
十
余
卦
,
师
比
小
畜
履
同
人
大
有
谦
豫
临
观
噬
嗑
贲
无
妄
大
畜
颐
大
过
渐
归
妹
丰
旅
中
孚
小
过
是
也
。
盖
师
以
正
众
,
比
以
兴
王
,
二
卦
以
武
功
创
业
,
汤
武
之
卦
也
。
同
人
穷
而
在
下
,
大
有
达
而
在
上
,
二
卦
以
文
德
嗣
位
,
舜
禹
之
卦
也
。
履
以
阴
德
而
蹈
艰
危
,
以
致
小
畜
之
安
富
,
人
臣
之
事
也
,
无
妄
以
阴
德
而
践
灾
眚
,
以
致
大
畜
之
喜
庆
,
人
君
之
事
也
,
临
以
阳
来
,
宜
出
而
有
为
;
观
以
阴
生
,
宜
入
而
无
为
。
廉
则
止
在
象
后
而
存
义
,
豫
则
动
在
象
前
而
知
几
。
中
孕
则
始
生
,
小
过
则
夭
折
。
颐
则
成
人
而
养
生
,
大
过
则
寿
终
而
丧
死
。
渐
以
正
而
进
,
归
妹
以
说
而
合
。
噬
嗑
以
贪
而
致
罪
,
贲
以
义
而
致
饰
。
丰
则
得
所
归
而
富
盛
,
旅
则
失
所
基
而
困
穷
。
凡
此
二
十
余
卦
,
其
名
义
显
然
,
见
于
卦
画
反
对
,
有
不
可
掩
着
如
此
,
当
谛
观
之
也
。
《
大
传
》
曰
:
“
天
而
当
名
。
”
苟
名
义
不
当
,
则
一
卦
无
所
归
宿
也
,
故
曰
:
《
易
》
道
悬
绝
也
。
!
—— 第 12 页 ——
一
卦
之
中
,
凡
具
八
卦
。
有
正
有
伏
,
有
互
有
参
。
十
九
章
正
谓
上
下
二
体
也
,
伏
谓
二
体
从
变
也
,
互
谓
一
卦
有
二
互
体
也
,
参
谓
二
互
体
参
合
也
。
与
本
卦
凡
八
,
是
谓
一
卦
具
八
卦
也
,
然
一
卦
何
以
具
八
卦
?
盖
一
卦
自
有
八
变
,
如
乾
一
变
姤
,
二
便
遁
,
三
变
否
,
四
变
观
,
五
变
剥
,
六
变
晋
,
七
变
大
有
,
八
变
复
乾
是
也
。
因
其
所
然
,
以
见
天
地
万
物
理
无
不
通
也
。
《
庄
子
》
论
久
竹
生
青
宁
,
青
宁
生
程
,
程
生
马
,
马
生
人
,
人
死
反
入
于
机
,
万
物
皆
出
于
机
人
于
机
,
其
一
节
论
变
化
之
理
,
无
所
不
通
如
此
。
!
卦
,
唯
乾
与
坤
。
本
之
自
然
,
是
名
真
体
。
二
十
章
太
始
者
,
气
之
始
,
是
为
乾
。
太
始
者
,
形
之
始
,
是
为
坤
,
皆
本
之
自
然
,
无
所
假
合
也
。
故
其
卦
画
纯
一
不
驳
,
倒
正
不
变
,
是
名
真
体
。
!
六
子
重
卦
,
乾
坤
杂
气
。
悉
是
假
合
,
无
有
定
实
。
二
十
一
章
六
子
假
乾
坤
以
为
体
,
重
卦
合
八
卦
以
为
体
。
若
分
而
散
之
,
则
六
子
重
卦
皆
无
有
定
体
也
—— 第 13 页 ——
若
今
天
地
清
明
,
阴
阳
不
杂
,
则
六
子
何
在
?
六
子
不
交
,
则
品
物
何
在
?
以
是
知
人
间
万
事
,
悉
是
假
合
。
阴
阳
一
气
,
但
有
虚
幻
,
无
有
定
实
也
。
卦
义
未
审
,
须
求
变
复
。
不
唯
辞
合
,
义
实
通
明
。
二
十
二
章
变
为
一
爻
之
变
,
复
为
一
体
之
复
。
即
复
变
之
辞
而
观
之
,
自
然
之
义
,
无
不
与
本
卦
吻
合
,
以
见
阴
阳
之
气
。
如
蒙
上
九
曰
:
“
击
蒙
。
”
变
为
师
,
上
六
则
云
“
小
人
勿
用
。
”
屯
初
九
曰
:
“
以
贵
下
贱
,
大
得
民
也
。
”
变
为
比
,
初
六
则
云
“
有
孚
比
之
,
无
咎
。
”
此
一
爻
之
辞
合
也
。
如
大
有
上
体
复
需
,
有
饮
食
之
燕
;
下
体
复
晋
,
有
昭
明
之
德
。
升
上
体
复
姤
,
姤
一
阴
升
;
下
体
复
复
,
复
一
阳
升
。
此
一
体
之
义
合
也
。
苟
卦
义
未
审
,
能
以
此
求
之
,
自
然
明
矣
。
!
古
今
传
易
,
舛
讹
为
多
。
履
畜
八
体
,
最
为
害
义
。
二
十
三
章
按
卦
序
,
当
先
履
而
后
小
畜
。
今
小
畜
在
先
,
则
二
卦
画
象
反
对
,
文
义
缪
乱
,
而
不
可
考
。
又
以
八
卦
本
对
八
体
,
独
阕
其
鼻
。
乃
以
巽
言
股
,
股
即
系
是
也
。
若
股
可
言
,
则
又
遗
其
肱
,
且
与
羲
皇
八
—— 第 14 页 ——
卦
不
相
应
也
。
兹
盖
传
者
舛
误
耳
,
能
不
害
义
乎
?
试
辨
之
,
一
柔
自
姤
变
同
人
,
同
人
变
履
,
履
变
小
畜
,
小
畜
变
大
有
,
犹
之
一
刚
自
复
变
师
,
又
变
谦
,
又
变
豫
,
又
变
比
,
皆
自
然
之
序
不
易
也
。
今
谦
既
在
豫
上
,
则
知
履
不
当
在
小
畜
下
。
当
密
探
宣
尼
述
九
卦
,
以
履
为
用
九
,
谦
用
十
五
,
复
用
二
十
四
,
皆
《
龙
图
大
衍
》
定
数
。
则
履
在
小
畜
上
,
为
第
九
卦
也
明
矣
。
又
履
与
无
妄
对
义
,
既
以
大
畜
反
无
妄
而
居
下
,
则
知
小
畜
反
履
而
居
下
无
疑
矣
。
今
序
卦
非
宣
尼
旨
,
失
其
本
真
也
。
八
体
,
乃
艮
为
鼻
,
巽
为
手
耳
。
《
传
》
曰
:
“
鼻
者
,
面
之
山
也
。
”
又
曰
:
“
风
能
鼓
舞
万
物
,
而
手
之
所
以
舞
也
,
”
盖
乾
为
首
,
坤
为
腹
,
天
地
定
位
也
。
坎
为
耳
,
离
为
目
,
水
火
相
逮
也
。
艮
为
鼻
,
兑
为
口
,
山
泽
通
气
也
。
巽
为
手
,
震
为
足
,
雷
风
相
薄
也
。
此
羲
皇
八
卦
之
应
矣
,
其
理
昭
昭
。
但
学
者
承
误
效
尤
,
见
不
高
远
,
其
失
至
此
。
真
人
闵
之
,
故
开
其
眼
目
。
!
画
卦
取
象
,
本
为
特
物
。
见
于
曰
用
,
无
所
不
合
。
二
十
四
章
羲
皇
画
卦
,
非
谓
出
私
意
。
撰
写
一
《
易
》
道
于
—— 第 15 页 ——
方
册
上
,
以
诲
人
也
。
特
以
顺
时
应
物
,
则
以
见
于
曰
用
之
间
耳
。
以
粗
迹
言
之
,
如
以
钱
博
,
六
纯
字
,
乾
也
。
六
纯
背
,
坤
也
。
差
互
,
六
子
也
。
若
反
则
未
胜
,
至
纯
则
乾
坤
成
矣
。
又
如
优
人
呈
伎
,
壮
者
任
其
难
,
六
子
也
。
老
者
敛
其
利
,
乾
坤
也
。
此
皆
理
之
自
然
。
即
此
理
以
察
其
余
,
则
是
行
止
坐
卧
纤
悉
举
天
下
皆
《
易
》
,
无
可
拣
择
者
。
但
百
姓
昏
昏
,
曰
用
之
而
罔
觉
矣
。
中
爻
之
义
,
足
为
造
化
。
纳
音
为
切
脚
,
其
理
则
一
。
二
十
五
章
纳
音
,
甲
为
木
,
子
为
水
,
甲
子
交
合
则
生
金
。
切
脚
,
如
德
为
父
,
红
为
母
,
德
红
反
切
即
东
字
。
卦
体
亦
然
。
上
体
为
乾
,
下
体
为
坤
,
交
错
乃
生
六
子
,
即
中
爻
二
三
四
五
也
。
二
三
四
五
,
造
化
之
气
,
参
互
成
卦
。
如
屯
中
有
剥
,
蒙
中
有
复
,
主
此
一
卦
每
具
于
四
卦
中
,
皆
得
祸
福
倚
伏
之
象
。
如
屯
比
观
益
中
皆
有
剥
蒙
师
损
中
皆
有
复
是
也
。
反
对
正
如
,
甲
子
乙
丑
。
有
本
有
余
,
气
序
自
然
。
二
十
六
章
大
凡
一
物
,
其
气
象
必
有
本
有
余
。
余
气
者
—— 第 16 页 ——
所
以
为
阴
也
。
本
,
其
阳
也
。
如
十
干
甲
乙
,
乙
者
甲
之
余
气
也
。
丙
丁
,
丁
者
丙
之
余
气
也
。
如
十
二
支
子
丑
,
丑
者
子
之
余
气
也
。
寅
卯
,
卯
者
寅
之
余
气
也
。
卦
亦
由
是
。
坤
者
,
乾
之
余
气
也
。
蒙
者
,
屯
之
余
气
也
。
讼
者
,
需
之
余
气
也
。
痹
贿
,
师
之
余
气
也
,
且
乾
而
后
坤
,
屯
而
后
蒙
,
需
而
后
讼
,
师
而
后
比
,
虽
故
有
其
义
,
然
其
所
以
相
次
者
,
皆
其
余
气
也
,
自
然
之
理
耳
。
学
者
不
悟
,
谓
圣
人
固
以
次
之
,
是
未
知
反
对
关
键
之
键
也
,
失
之
远
矣
。
每
卦
之
体
,
六
画
便
具
。
天
地
四
方
,
是
为
六
虚
。
二
十
七
章
初
爻
为
地
,
上
爻
为
天
,
二
爻
为
北
,
五
爻
为
南
,
四
爻
为
西
,
三
爻
为
东
。
天
地
四
方
,
每
卦
之
体
,
皆
具
此
义
,
是
为
六
虚
。
《
大
传
》
:
“
变
动
不
拘
,
周
流
六
虚
”
正
谓
此
耳
。
学
者
不
悟
,
谓
六
虚
天
地
四
方
,
乃
六
画
也
,
殊
不
知
六
画
乃
天
地
四
方
之
象
。
此
之
谓
纸
上
工
夫
,
不
知
落
处
也
。
乾
坤
六
子
,
其
象
与
数
。
乾
坤
之
位
,
皆
包
六
子
。
二
十
八
章
象
谓
坤
卦
上
中
下
加
三
乾
画
,
便
生
三
男
—— 第 17 页 ——
以
乾
卦
上
中
下
加
三
坤
画
,
便
生
三
女
。
乾
坤
之
体
,
皆
在
外
,
六
子
皆
包
于
其
中
也
。
数
谓
若
画
乾
数
三
,
巽
离
兑
四
,
震
坎
艮
五
,
坤
六
。
坤
数
六
,
震
坎
艮
七
,
巽
离
兑
八
,
乾
九
。
乾
坤
之
策
皆
在
外
,
六
子
皆
包
于
其
中
也
。
此
象
之
自
然
,
有
不
可
得
而
容
心
者
。
爻
数
三
百
八
十
又
四
,
以
闰
求
之
,
其
数
吻
合
。
二
十
九
章
爻
数
三
百
八
十
又
四
,
真
天
文
也
。
诸
儒
求
合
其
数
而
不
可
得
。
或
谓
一
卦
六
曰
七
分
,
或
谓
除
震
离
坎
兑
之
数
,
皆
附
会
也
。
倘
以
闰
求
之
,
则
三
百
八
十
四
数
,
自
然
吻
合
,
无
余
欠
矣
。
盖
天
度
或
嬴
或
缩
,
至
三
年
,
乾
坤
之
气
数
始
足
于
此
也
。
由
汉
以
来
不
悟
,
惟
真
人
得
其
说
。
二
十
四
爻
,
求
之
八
卦
。
画
纯
为
叠
,
是
为
闰
数
。
三
十
章
一
岁
三
百
六
十
,
而
爻
数
三
百
八
十
四
,
则
是
二
十
四
爻
为
余
也
。
以
卦
画
求
之
,
是
为
叠
数
。
何
以
言
之
?
夫
既
有
八
卦
矣
。
及
八
卦
互
相
合
体
,
以
立
诸
卦
。
则
诸
卦
者
,
八
卦
在
其
中
矣
。
而
别
又
—— 第 18 页 ——
有
八
纯
卦
,
则
其
合
体
八
卦
为
重
复
,
而
二
十
四
数
为
叠
也
。
是
以
三
百
六
十
为
正
爻
,
与
每
岁
之
数
合
。
而
三
百
八
十
四
,
与
闰
岁
之
数
合
矣
,
则
是
闰
数
也
。
岂
惟
见
于
数
,
亦
见
于
象
。
人
知
之
该
鲜
矣
。
!
一
岁
之
数
,
三
百
六
十
。
八
卦
八
变
,
气
数
已
尽
。
三
十
一
章
乾
!
姤
遁
观
剥
晋
大
有
,
八
变
而
复
乾
,
则
天
之
气
尽
。
坤
复
临
泰
大
壮
夬
需
比
,
八
变
而
复
坤
,
则
地
之
气
尽
。
震
豫
解
恒
升
井
大
过
随
八
变
而
复
震
。
则
雷
之
气
尽
。
艮
贲
大
畜
损
睽
履
中
孚
渐
八
变
而
复
艮
,
则
山
之
气
尽
。
离
旅
鼎
未
挤
蒙
涣
讼
同
人
八
变
而
复
离
,
则
火
之
气
尽
。
巽
小
畜
家
人
益
无
妄
噬
嗑
颐
蛊
。
八
变
而
复
巽
,
则
风
之
气
尽
。
兑
困
萃
咸
蹇
谦
小
过
归
妹
,
八
变
而
复
兑
,
则
泽
之
气
尽
。
凡
此
八
卦
,
各
八
变
,
八
八
数
,
则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之
气
无
余
蕴
矣
。
是
为
一
义
。
数
成
于
三
,
重
之
则
六
。
其
退
亦
六
,
是
为
乾
坤
。
三
十
二
章
夫
气
之
数
,
起
于
一
,
偶
于
二
,
成
于
三
,
无
以
—— 第 19 页 ——
加
矣
。
重
之
则
为
六
也
。
然
三
,
少
阳
也
。
六
,
太
阳
也
。
三
,
春
也
。
六
,
夏
也
。
此
乾
之
数
也
,
是
为
进
数
。
其
退
亦
六
。
三
,
少
阴
也
。
六
,
太
阴
也
。
三
,
秋
也
。
六
,
冬
也
。
此
乾
坤
之
数
也
,
是
为
退
数
,
三
画
为
经
卦
,
六
画
为
重
卦
者
,
凡
以
此
而
已
。
凡
物
之
数
,
有
进
有
退
。
进
以
此
数
,
退
以
此
数
。
三
十
三
章
大
抵
物
理
,
其
盛
衰
之
数
相
半
。
方
其
盛
也
,
既
以
此
数
。
及
其
衰
也
,
亦
以
此
数
。
若
一
岁
十
二
月
,
春
夏
为
进
数
,
秋
冬
为
退
数
。
昼
夜
十
二
时
,
自
子
为
进
数
,
自
午
为
退
数
。
人
寿
百
岁
,
前
五
十
为
进
数
,
后
五
十
为
退
数
。
以
至
甲
为
进
数
,
乙
为
退
数
。
子
为
进
数
,
丑
为
退
数
。
细
推
物
理
,
无
为
然
。
世
儒
论
教
,
但
衍
为
一
律
,
殊
不
明
阴
阳
进
退
之
理
,
惟
真
人
独
得
其
说
。
凡
具
于
形
,
便
具
五
数
。
五
数
既
具
,
十
数
乃
成
。
三
十
四
章
凡
丽
于
气
者
,
必
圆
,
圆
者
,
径
一
而
围
三
。
天
所
以
有
三
时
者
,
以
其
气
也
。
凡
丽
于
形
者
,
必
方
。
方
者
,
径
一
而
围
四
。
地
所
以
有
四
方
者
,
以
其
形
—— 第 20 页 ——
也
。
天
数
三
,
重
之
则
六
。
地
数
五
,
重
之
则
十
。
何
谓
十
?
盖
有
四
方
,
则
有
中
央
,
为
五
。
有
中
央
四
方
,
则
为
四
维
,
复
之
中
央
,
是
为
十
也
。
菲
特
地
为
然
,
凡
丽
于
形
,
便
具
十
数
,
解
若
此
也
。
大
衍
七
七
,
其
一
不
用
。
凡
得
一
数
,
理
自
不
动
。
三
十
五
章
大
衍
之
数
五
十
。
其
用
四
十
九
,
卦
一
而
不
用
。
不
用
之
学
,
学
者
徒
知
一
为
太
极
不
动
之
数
,
而
不
知
义
实
落
处
也
。
何
则
?
一
者
,
数
之
宗
本
也
。
凡
物
之
理
,
无
所
宗
本
则
乱
,
有
宗
本
焉
,
则
不
当
用
,
用
则
复
乱
矣
。
且
如
轮
之
运
,
而
中
则
止
。
如
铬
之
行
,
而
大
者
后
。
如
网
之
有
纲
,
而
纲
则
提
之
。
如
器
之
有
柄
,
而
柄
则
执
之
。
如
元
首
在
上
。
手
足
为
之
举
。
如
大
将
居
中
,
而
士
卒
为
之
役
。
如
君
无
为
,
而
臣
有
为
。
如
贤
者
尊
,
而
能
者
使
。
是
知
凡
得
一
者
,
宗
也
,
本
也
,
主
也
,
皆
有
不
动
之
理
。
一
苟
动
焉
,
则
其
余
错
乱
,
而
不
能
有
所
施
设
者
矣
。
策
数
六
八
,
八
卦
定
数
。
卦
数
占
卦
,
理
之
自
然
。
三
十
六
章
八
卦
经
画
二
十
四
,
重
之
则
四
十
八
,
又
每
—— 第 21 页 ——
卦
八
变
,
十
八
。
则
四
十
八
者
,
八
卦
数
也
。
大
衍
之
数
五
十
者
,
半
百
一
进
数
也
。
其
用
四
十
九
者
,
体
用
全
数
也
。
五
十
除
一
者
,
无
一
也
,
易
无
形
埒
是
也
。
四
十
九
有
卦
一
也
者
,
有
一
也
,
《
易
》
变
为
一
是
也
。
一
不
用
者
,
数
之
宗
本
也
,
可
动
也
。
用
四
十
八
者
,
取
八
数
变
以
占
诸
卦
也
。
一
变
为
七
,
七
变
为
九
。
此
之
谓
也
。
今
筮
者
于
五
十
数
,
先
置
一
于
前
,
乃
揲
之
以
四
十
九
。
或
先
去
其
一
,
欲
于
四
十
九
数
中
除
一
,
而
终
合
之
。
是
二
者
皆
全
用
四
十
九
数
,
曾
不
知
本
卦
之
本
数
也
。
以
致
误
置
一
于
本
卦
数
中
,
遂
有
五
与
九
之
失
也
。
且
以
揲
之
寄
数
,
但
论
其
多
少
,
而
五
与
九
,
则
无
损
益
于
多
少
之
数
。
而
于
阴
阳
正
数
,
亦
自
无
碍
。
揲
法
不
取
其
正
数
,
而
取
其
余
数
,
盖
从
其
简
便
也
,
简
便
,
谓
一
见
多
少
。
若
待
视
正
数
,
则
烦
难
矣
。
又
多
少
之
说
,
无
所
经
见
,
知
古
人
但
以
记
数
也
。
《
大
传
》
曰
:
“
大
衍
之
数
五
十
,
其
用
四
十
九
。
”
谓
大
衍
数
本
五
十
,
而
止
用
四
十
九
,
则
其
一
己
先
除
矣
,
更
无
五
十
全
数
。
分
而
为
二
以
象
四
,
谓
止
于
四
十
九
数
中
分
而
为
二
也
。
挂
一
象
三
,
挂
为
悬
,
谓
之
四
十
九
数
中
—— 第 22 页 ——
悬
挂
其
一
而
不
用
也
。
筮
法
,
一
揲
得
五
与
四
,
四
谓
之
三
少
。
得
九
与
八
,
八
谓
之
三
多
。
二
揲
,
则
五
与
九
已
矣
。
但
得
三
个
四
,
亦
谓
之
三
少
。
得
三
个
八
,
亦
谓
之
三
多
,
方
初
得
五
与
久
也
。
而
老
阳
之
策
三
十
六
,
老
阴
之
策
二
十
四
,
及
次
正
得
四
与
八
也
,
而
阴
阳
之
策
数
如
前
。
则
是
五
九
固
无
损
益
于
多
少
数
,
而
于
阴
阳
之
策
正
数
亦
自
无
伤
也
。
因
知
四
十
八
数
而
误
用
其
九
,
断
然
而
明
矣
。
或
者
又
谓
揲
法
得
奇
偶
数
。
殊
不
知
二
揲
则
五
豫
九
已
尽
。
所
以
观
其
余
数
,
而
不
观
其
正
数
,
特
以
从
其
简
便
也
。
五
行
之
数
,
须
究
落
处
。
应
数
倍
数
,
亦
明
特
时
。
三
十
七
章
天
一
生
水
,
坎
之
气
孕
于
乾
金
,
立
冬
节
也
。
地
二
生
火
,
离
之
气
孕
于
巽
木
,
立
夏
节
也
。
天
三
生
木
,
震
之
气
孕
于
艮
水
,
山
高
地
厚
,
水
泉
出
焉
,
立
春
节
也
。
地
生
四
金
,
兑
之
气
孕
于
坤
土
,
立
秋
节
也
。
天
五
盛
土
,
离
寄
戊
而
土
气
孕
于
离
火
,
长
夏
节
也
。
凡
此
皆
言
其
成
象
矣
。
天
一
与
地
合
而
成
水
,
乾
坎
合
而
成
水
于
金
,
冬
至
节
也
。
地
二
与
—— 第 23 页 ——
天
七
合
二
成
火
,
巽
离
合
而
火
成
于
木
,
夏
至
节
也
。
天
三
与
地
八
合
而
成
木
,
艮
震
合
木
成
于
水
,
春
分
节
也
。
地
四
与
天
九
合
而
成
金
,
坤
兑
合
而
金
成
于
土
,
秋
分
节
也
。
天
五
与
地
十
合
而
成
土
,
离
寄
于
己
而
土
成
于
火
也
。
凡
此
,
皆
言
其
成
形
矣
。
夫
以
五
言
相
成
数
,
虽
儿
童
亦
能
诵
。
要
其
义
实
。
纵
老
壮
亦
不
知
落
处
也
。
是
之
谓
盲
随
古
人
,
何
以
见
《
易
》
乎
?
以
至
先
天
诸
卦
,
初
以
一
阴
一
阳
相
间
,
次
以
二
阴
二
阳
相
间
,
倍
数
至
三
十
二
阴
三
十
二
阳
相
间
。
《
太
玄
》
诸
首
,
初
以
一
阴
一
阳
相
间
,
此
以
三
阳
三
阴
相
间
,
倍
数
至
二
十
七
阴
二
十
七
阳
相
间
。
此
其
理
何
在
哉
?
以
时
物
推
之
,
自
祖
父
子
孙
,
有
众
寡
之
渐
。
自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月
,
有
微
盛
之
滋
,
皆
数
之
所
以
明
理
也
。
应
数
见
前
说
。
卦
位
生
数
,
运
以
成
数
。
生
成
之
数
,
感
应
之
道
。
三
十
八
章
生
数
,
谓
一
二
三
四
五
,
阴
阳
之
位
也
,
天
道
也
。
成
数
,
谓
六
七
八
九
十
,
刚
柔
之
德
也
,
地
道
也
。
以
刚
柔
成
数
,
而
运
于
阴
阳
生
数
之
上
,
然
后
天
—— 第 24 页 ——
地
交
感
,
吉
凶
叶
应
。
而
天
下
之
事
,
无
能
逃
于
其
间
矣
。
阴
阳
之
位
,
有
所
无
形
,
在
天
也
。
刚
柔
则
形
,
而
以
其
在
地
也
。
一
变
为
七
,
七
变
为
九
。
即
是
卦
妄
,
宜
究
其
实
。
三
十
九
章
《
冲
虚
经
》
曰
:
《
易
》
无
形
埒
。
易
变
而
为
一
,
一
变
而
为
七
,
七
变
而
为
九
。
九
者
,
究
也
,
复
变
而
为
一
。
盖
卦
爻
自
一
变
二
变
三
变
四
变
五
变
六
变
至
七
变
,
谓
之
归
魂
,
而
本
宫
之
气
革
矣
。
更
二
变
而
极
于
九
,
遂
复
变
为
一
而
返
本
也
。
学
者
不
悟
经
意
溺
空
泛
说
,
失
之
甚
矣
。
名
易
之
义
,
非
训
变
易
。
阴
阳
根
本
,
有
在
于
是
。
四
十
章
《
易
》
者
,
大
易
也
。
大
易
,
未
见
气
也
。
视
之
不
见
,
所
之
不
闻
,
循
之
不
得
,
故
曰
《
易
》
。
《
易
》
者
,
希
微
玄
虚
凝
寂
之
称
也
。
及
易
变
而
为
一
,
一
遍
而
为
七
,
七
变
而
为
九
,
九
复
变
而
为
一
也
。
一
者
,
形
变
之
始
也
。
清
轻
者
上
为
天
,
重
浊
者
下
为
地
,
冲
和
气
者
中
为
人
。
谓
之
《
易
》
者
,
知
阴
阳
之
根
本
有
在
于
是
也
。
此
说
本
于
《
冲
虚
真
经
》
,
是
为
定
论
。
学
着
盲
然
—— 第 25 页 ——
不
悟
,
乃
作
变
《
易
》
之
《
易
》
,
即
是
字
言
之
,
非
宗
旨
之
学
也
。
唯
扬
雄
为
书
,
拟
之
曰
:
《
太
玄
》
,
颇
得
之
。
道
家
亦
以
曰
月
为
古
之
易
字
,
盖
其
本
阴
阳
而
言
也
。
!
《
易
》
道
弥
漫
,
九
流
可
入
。
当
知
活
法
,
要
须
自
悟
。
四
十
一
章
《
易
》
之
为
书
,
本
于
阴
阳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何
适
而
非
阴
阳
也
?
是
以
在
人
惟
其
所
入
耳
。
文
王
周
公
以
庶
类
入
,
宣
父
以
八
物
入
,
斯
其
上
也
。
其
后
或
以
律
度
人
,
或
以
历
数
人
,
或
以
仙
道
人
。
以
此
知
《
易
》
道
无
往
而
不
可
也
。
苟
惟
束
于
辞
训
,
则
是
犯
法
也
,
良
田
未
得
悟
耳
。
果
得
悟
焉
,
则
辞
外
见
意
,
而
纵
横
妙
用
,
唯
吾
所
欲
,
是
为
活
法
也
。
故
曰
:
“
学
《
易
》
者
当
于
羲
皇
心
地
者
弛
聘
,
无
于
周
孔
言
语
下
拘
挛
。
”
世
俗
学
解
,
浸
渍
旧
闻
。
失
其
本
始
,
《
易
》
道
浅
狭
,
四
十
二
章
羲
皇
氏
正
《
易
》
,
《
春
秋
》
比
也
。
周
孔
明
《
易
》
,
作
传
比
也
。
左
氏
本
为
《
春
秋
》
作
传
,
而
世
乃
玩
其
文
辞
,
致
左
氏
孤
行
,
而
《
春
秋
》
之
微
旨
泯
矣
。
《
易
》
之
有
辞
,
本
为
羲
皇
发
扬
。
学
者
不
知
借
辞
以
明
其
画
象
—— 第 26 页 ——
遂
溺
其
辞
,
加
以
古
今
训
注
而
袭
谬
承
误
,
使
羲
皇
初
意
不
行
于
世
,
而
《
易
》
道
于
此
浅
狭
矣
。
呜
乎
!
!
麻
衣
道
者
正
易
心
法
后
序
!
麻
衣
道
者
《
羲
皇
氏
正
易
心
法
》
,
顷
得
之
庐
山
一
异
人
。
或
云
许
坚
。
或
有
疑
而
问
者
,
余
应
之
云
:
“
何
疑
之
有
?
顾
其
议
论
可
也
。
”
昔
皇
帝
《
素
问
》
,
孔
子
《
易
大
传
》
,
世
尚
有
疑
之
,
尝
曰
:
世
固
有
能
作
《
素
问
》
者
乎
?
固
有
能
作
《
易
大
传
》
者
乎
?
虽
非
本
真
,
亦
皇
帝
孔
子
之
徒
也
。
余
于
《
正
易
心
法
》
,
亦
曰
:
世
固
能
有
作
之
者
乎
?
虽
非
麻
衣
,
是
乃
麻
衣
之
街
徒
也
。
胡
不
观
其
文
辞
议
论
乎
?
一
滴
千
金
,
源
流
天
造
,
前
无
古
人
,
后
无
来
者
。
翩
然
于
羲
皇
心
地
弛
聘
,
实
物
外
真
仙
之
书
也
。
读
书
十
年
方
悟
,
浸
渍
触
类
,
以
知
《
易
》
道
之
大
如
是
也
。
得
其
人
,
当
与
共
之
。
崇
宁
三
年
三
月
九
曰
,
庐
峰
隐
者
李
潜
几
道
书
。
!
!
!
!
!
!
!
!
跋
!
五
代
李
守
正
叛
河
中
,
周
太
祖
亲
征
。
麻
衣
—— 第 27 页 ——
语
赵
韩
王
曰
:
“
李
侍
中
安
得
久
?
其
城
中
有
三
天
子
气
。
”
末
岁
,
城
陷
。
时
周
世
宗
与
宋
朝
太
祖
侍
行
。
钱
文
僖
公
若
水
,
陈
希
夷
每
见
,
以
其
神
观
清
粹
,
谓
可
学
仙
,
有
升
举
之
分
。
见
之
未
精
,
使
麻
衣
决
之
。
麻
衣
云
:
“
无
仙
骨
,
但
可
作
贵
公
卿
耳
。
”
夫
以
神
仙
与
帝
王
之
相
,
岂
可
识
哉
?
麻
衣
一
见
决
之
,
则
其
识
为
何
如
也
?
即
其
识
神
仙
识
帝
王
眼
目
以
论
《
易
》
,
则
其
出
于
寻
常
万
一
也
,
固
不
容
于
其
言
矣
。
乾
道
元
年
冬
十
有
一
月
初
七
曰
,
玉
溪
戴
师
愈
孔
文
撰
。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