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功者被称为“真”人?
什么是“真”?怎么才算“真”?
问:什么是“西天”?
《法卷》解:西天,就是真人顶后有金翅的大鹏鸟。
问:西天大鹏鸟是什么?《法卷》说:就是“至诚”的意思。
问:什么是神通广大?
《法卷》又说:因为“至诚”所以广大。
问:诀曰“板斧辟开金鼎关”,拿什么辟开?是想象?还是意念?
《法卷》解曰:板斧者:至诚也!
一、玄关一窍,诚为钥匙:从《道德经》看丹道本源
《道德经》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此"信"者,诚也。丹道之要,在于玄关一窍,而玄关非精诚不能感通。
钟离权《破迷正道歌》曰:"一粒金丹是灵物,得之立可超生死。"然欲得此灵物,必先破"伪"立"诚"——盖天地至道,本自清真,若以机巧心求之,如以浊水映明月;唯以赤子心契之,方见玄关洞开。
试看张紫阳《悟真篇》:"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炼己者,炼去虚妄之尘。
持心者,持守本真之诚。
这就是丹道第一步工夫。
二、诚通三田,气贯四象:内修中的真诚逻辑
丹家常言"三田返复",而贯通上中下三田者,非诚莫属。
《入药镜》云:"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此气何以能至?必以诚意感召。
如果心存杂欲,意散神驰,必然下田不能聚精,中田不能养气,上田不能凝神,三田阻隔,如冰炭之不相容。
反之,若一念精纯,澄心绝虑,就会如白玉蟾祖师所言:"至道之要,至静以宁其神,至虚以通其气,至诚以结其丹。"
真诚的心,如磁石吸铁。
至诚之心能引先天一炁聚于丹田。
这就是"诚生信,信生定,定生慧"的次第功夫。
三、诚外无丹:破斥丹道伪术的终极依据
世传丹道多歧意,不是以执符咒为捷径,就是被迷惑于金石为妙药,但在本人看来,这些学说理论都背道而驰。
背"诚"而求道,如同隔靴瘙痒,镜中取花,失去了“根“,忘记了”本”。
吕洞宾《敲爻歌》痛斥:"休泥丹灶觅五行,若寻龙虎自交亲。"
所谓"龙虎",非外求之术,只直指“内诚”之炁。
当年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龙虎"喻阴阳,以"黄婆"喻真意。
真意者,诚也。
若无真意贯穿,龙虎必相斗而不相和。
又比如,王重阳立全真教,首重"真功""真行"。
真功者,内修之诚;
真行者,外证之诚。
这“诚”字,就是"全真"的本义——若舍“诚“字而谈丹道,犹如缘木求鱼,煮砂作饭。
四、诚贯天人:丹道修行的终极印证
丹道之极,在于"天人合一",而天人何以能合一?
《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丹家修持,若能至诚无息,则性光焕发,与天地之灵光相照,这就是所谓"炼神还虚"之境。
想当年邱处机雪山修行,"顶戴星辰,腹吞日月",非精诚所至,怎么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所以,《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此恍惚杳冥之中,唯"诚"字如暗中之灯,照破混沌,直抵先天一气之源。
结语:以诚入道,方证真常
传说当年刘海蟾曾问张伯端:"金丹之要,可得闻乎?"张答:"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真铅者,非外铅也,真心之诚也。
今天,芸芸众生好道者众。学说理论也层出不穷,乱人眼目。但多求丹法之奇,而忘求道之诚,恰似舍本逐末。
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丹道无他,唯"诚"一字可通神鬼、贯天地、生万有。
愿后世之修者,以"诚"为舟,渡此幻海,庶几可登丹道之堂奥,证我“人之本来面目”,为我“主人”,亦称为“王”。
谓之“真”人。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