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观看”,看是我们用感官感受外界带来的景象,观是感受我们内心对外界的反馈,我们的念是否是外界带到我们内心的,是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个心将外界感受到的能量转化为念头存在我们的心头。念这个词也奇妙,今和心,好像说的就是当下的心。念多,是心接收的“多”,是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说出去的、触摸到的,你回味了、体会了、享受了,这些感受过的能量就藏在你的念头下的潜意识里面。比如看美景、听声乐、闻五味、品美食、摸器物等,过度的回味,它们就会在你无念时、想静时不自觉的跑出来充当你的念头。让你无暇做“自”的事情,如果不严于律己,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有过观影、观光、观赏、观礼的经历,也写过观后感,那观“念”是什么?“命运”是什么?我觉得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大家应该也有听到过起心动念,和要有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和命运又有什么关系,做个简单的举例。
当你起心的时候,这时候念就出现了:
在你感受过外界的能量之前,以“口欲”为例,比如你吃过美味的食物,比如没有吃过鸡腿之前,你并不知道鸡腿有多么香、咬时有多么的酥脆,那一刻香气冲上神经时有多么舒爽。当你品尝一次之后,鸡腿这一个模块就映在了你的心里,当想吃东西的时候念头会使你的菜单多加一个鸡腿,越是喜欢在意的东西,想的便越多越细节。如果你不认识鸡腿,饿了你想吃东西时,脑海就不会出现有鸡腿这一个东西,更不会在心中脑海中想象鸡腿是多么如何。
起念后慢慢变成了你的潜意识:
中午快到了,你想午饭要吃什么好呢,这时鸡腿出现在你的大脑里,噢吃3个鸡腿好了;晚饭吃什么,又出现了鸡腿的身影,要吃2个鸡腿;早餐吃什么,又想到了鸡腿,但是肠脑告诉你,我不想吃,你决定喝粥不吃鸡腿了。(这时的大脑想吃是己欲,肠脑不想吃我我们自己身体本能的保护,说明你的脾胃不舒服了,比如厌食、呕吐都是我们的身体本能的保护,高血压也是同理,高血压不是病,是你身体哪里有问题了,身体在本能的调节)
潜意识慢慢变成了你的思想:
午饭来之前,午饭中,之后都在回味着鸡腿,品鉴着,想着它的形状、想着它的由来和去向,想着它的个数和价格,想着怎么吃才美味,慢慢的...
思想变成了你的语言:
你迫不及待的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那个鸡腿好好吃,我吃了觉得哪哪哪家的鸡腿最好吃了,特别是这家的烤鸡腿,那家的炸鸡腿,好吃又实惠,我太喜欢鸡腿了,鸡腿使我快乐...。
语言慢慢变成了你的动作:
说完后,或许是你真的喜欢这几家店的鸡腿;或许是你说出去的话别人听着你也听着,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我说的是这几家店好吃;或许是你说出去后朋友希望和你一起吃,导致你又去吃了几次,在原喜欢吃的原因之外多出了为你说的语言而付出行动的原因,慢慢的...
动作变成了你的习惯:
你经常出没这几家店,一到饭点你会不自觉的往这家店赶,如日常喝水一般没有任何不岔,这是你的习以为常,如果没有吃反而会觉得不舒服缺少了什么,慢慢的...
习惯变成了你的性格:
鸡腿就是我的生活,我对鸡腿了如指掌,不管哪一家的鸡腿,什么样的鸡腿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能看一眼说出来自哪里、几成熟、好不好吃,面前二十个鸡腿你随便拿都能拿到你最想吃的那一个,你和它之间紧密相连,你就是行走的鸡腿代言人,未闻你声先观你身就知道鸡腿的美妙。
性格导致了你的命运
你爱鸡腿如痴的性格,导致你日日夜夜为鸡腿奔波,每天想早上中午晚上各需要多少个鸡腿、每天想要去哪里买怎么去买、每天想怎么赚这些鸡腿的钱、每天想吃鸡腿自由后怎么自己做鸡腿吃、每天想做这些鸡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同时你的身体因长期吃鸡腿发生着变化,你的心理也因长期想鸡腿护鸡腿发生着变化、你的朋友圈子也因你爱鸡腿发生着变化、你的生活处处是鸡腿。这时鸡腿就是你的命运。
网上看到有人说,按照过往的性格逻辑所做的行为就是命,如果事情发生后你做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性格逻辑就是运。我觉得不完整,命运有着千丝万缕不计其数的能量丝,链接着你我他它之间所有出现人事物,比如你中午要吃饭,本来想吃A店的鸡腿,后来朋友说新开了一家B店,这就是运,但是你还是选择吃A店不吃B店,所以你发出的能量丝还是那个能量丝,你的命还是你的命没有变。如果你选择了吃B店或者突然发现吃鸡腿不好,你决定不吃了或者想吃清淡健康的食物了,这时从你发出吃鸡腿的能量丝从终点A变成了终点B或者从原来的想吃鸡腿变成了吃蔬菜,这时你的念变了,把前面养成的思想行为习惯都改变了,原先做到事不做了,这时你的命就变了,这就是一念生的能量。但是你只有今天一念,明天还继续想吃鸡腿,那你的命还是你的命,变了 又变回去了。
生活中能够改变你选择的不仅是你的朋友,还可以是环境、陌生人、一个新闻、一句话、或是一棵树一个石头,这些改变你命的这股能量就是运势,都说十年一大运、一年一小运说的也是这个。这个无形的运会让你遇到什么、迫使你什么、让你避开什么,但最终决定权在你,这就是你的命牢牢箍在你手里,你心里,谁也拿不走。好比你脖子疼的不得了,吃啥药都不好,这时你的观念中觉得只有针灸能治好治,想哪医院的医生治病用针了得,好就去这一家,接着这个医生给你扎了20来针,或许有一针或几针或所有针组合把病气排出去了,你觉得原先脖子不疼了,对医生感激涕零,后来发现脖子病好了,但是身体变虚了,气虚的严重,又找到医生说是原先脖子病让你变虚的。脖子疼时,不管多疼精神状态都好好的,力气也足叫的多大声,为啥治好病就虚呢?如果你知道扎针就是泄气你会觉得20针是神医吗,不知泄的哪个经哪个穴,泄了不该泄的气没准不是气,而是寿命。
针灸事件说的不全面但理应该是这个理,不知这个观点你心里是否相信,但相不相信只要你的心有一丝丝的触动都会改变你的行为选择,知道这个观点前后都会影响你的思想。你心里坚信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你肯定不会选择这个医生并找更好的方法来医治,如果你半信半疑,那你会到处询问查证找到那个是正确的答案,如果你不信但又想哪怕一丝可能,万一观点是对的呢,你的心动了,这也会让你存在几秒钟的思想斗争,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并对你心念起影响了,也就是你的运和你的命。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能在念动时及时发现且改正,那不就是让你不喜欢的性格突然变得接受吗。日常记住这一念动,不就是每日都在移动本性吗。性格都能改,你那时不时出现的思想欲望,口头禅,手势,不良习惯不都是轻松解决的吗。从认识开始慢慢修缮认知,修缮“自”“己”。
一次在想为什么有些事情我懂,但是总是做错,且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或说出去后的下一刻、几分钟后回想起才觉知错误呢。清辞师兄说:从西方理论来说,人的大脑有三层:第一层:本能层;第二个:理智层;第三层:心灵层。选择对,那是理智层在发挥作用但是做错了,是本能层的在发挥作用,也就是下意识的。理智层跟本能层的不对应,链接不上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知行不合一。而这个理论内的本能层跟理智层对应着人体的识神。心灵层就是对应的元神的。不仅修元神也要修识神。
是啊,我是知道有些不可为,但是我并不能直接或者养成行为习惯,我要用时不能马上的就能用上。因为这存在于我的思想,它存在于思想层次,跳过了潜意识本能的层次,所以理智层知道这对了,本能还在原地不知这是对的。这些道理是从我的识神从外界观出来的,不是我从内观出来的,或者说它是念向外起时推出来的,不是念内动时生出来的。就像大家看到听着外界一堆的大道理,你懂了他也懂了,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接收,结果自己一直在做着违背“大道理”的事情,也就是理论派,对外界认识再多,但不去实修实证它,那都只存在于理论,虽说改变性格本性容易简单,好像真正做起来,,,也不难。
当你的心重了,你会把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能量放大了,如果你不去在意这一个能量,不去动心,那你就不会产生这一个念头,比如忘?忘这个词也很有意思,一个亡一个心。假如一天邻居送了你一颗家里耕种的白菜让你品尝,不过你不喜欢吃白菜百般推辞还是收了,你把他放在屋子角落,白菜一直散播着一股能量,告诉你有一颗白菜,你要及时吃掉我,不然过几天我要发霉了浪费了。如果你忘记了这回事,一直看不到它,是不是就不受这个能量影响了,今天吃苦瓜、明天吃黄瓜、后天吃甜瓜,...一周后白菜霉了,...一月后半年后被虫鼠消灭了或被你当脏东西清理了,除了收到白菜的那一天,后面即使再遇到白菜你都不记得当时的白菜出现过。那你会因吃不喜欢的白菜而烦恼吗,会因白菜发霉浪费而后悔吗,会因丢掉白菜而对邻居抱有歉意吗。当你遇到白菜时,你和它就存在千丝万缕能量的纠缠,“忘”可以让你“剪”断“心”与白菜的能量线,让你生不起念。(但剪不断“你”与白菜的能量线,白菜因为你的忘而发霉这是事实)
忘的是啥,忘的是为什么不喜欢吃白菜,忘的是吃白菜会给我身体带了怎样的不适,忘的是“浪费粮食”的观念,忘的是浪费粮食时对自己憎恨,忘的是辜负他人的好意,忘的是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忘的是对自己所有选择的母庸质疑。或许变化很漫长,但有时也在一念之间。你的心在哪,那你便接收什么样的能量,你心指向哪里,哪种能量便指向你。如果想接收好的舒服的能量,还得正心正念,你接受的能量你的运更多的都是与你同频的。心念好了,运势自然好了,命好也不需要强求。
我说的不一定对,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共勉:
道可悟不可学;经可看不可念;
师可拜不可随;苦可受不可赞;
天可敬不可欺;人可交不可求;
运可修不可抢;势可借不可夺。
过满者损,过刚者折,过智者祸,
言不可尽,情不可极,力不可竭,
守中得恒,方见大道!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