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参与者:131人
2025-09-15 结束打卡
活动说明
作者简介:
邵伟华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易学研究者,1936 年 12 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为宋朝哲学家、预测学家邵康节的第 29 代子孙。他人生经历丰富,涉足工、农、商、兵、党、政等多个领域,后投身于易学、四柱、建筑风水以及破译人类命运基因密码等易学领域的深入探究。
1987 年起,邵伟华活跃于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1989 年,他成为国际易经学会会员。1991 年,应邀前往新加坡、泰国讲学,荣获新加坡授予的 “易坛泰斗” 荣誉称号,并于同年被列入《中国当代名人录》。1993 年,他在湖北创建了 “鄂州市邵伟华易学研究服务中心”。1994 年,创立广东邵伟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1995 年,他被列入《世界十大异功奇人》。此后,他在 1996 年创刊了中国第一个《周易与应用》学术杂志,同年 12 月召开了中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 “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1997 年,他被列入《世界名人录》。1998 年 11 月 8 日,邵伟华与夫人陈园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合国第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同年被列入《世纪名流》。1999 年,他获得四项国家专利。2002 年 5 月 27 日,他向家乡捐献 40 万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寺庙 。
邵伟华的代表作有《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等。其中,《周易与预测学》在易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它以中国古代《周易》理论为基石,运用归纳推理的手段,尝试探寻宇宙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并据此预测同类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方向与结果。该书系统阐述了诸如八卦六爻预测、梅花易数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还涉及天气、国运、命运、宅运等不同对象的预测内容,将古老的《周易》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众多对易学和预测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的大门。
《周易与预测学》三个月共读计划一、计划目标
通过三个月的共读,深入理解《周易与预测学》的核心内容,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和易理知识,学会运用书中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二、共读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认知(第 1 - 4 周)
第一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周易与预测学》的前言和第一章《周易》概况,了解《周易》的起源,包括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的基本概念,以及河图、洛书与《周易》的关系,同时明晰《周易》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周三至周四:阅读第二章卦理概要,掌握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理解卦象、卦位、爻象爻数、爻位等基本概念,探究元亨利贞、吉吝厉悔咎凶等卦辞爻辞含义,学习大衍之数的运用。
周五至周日:对本周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绘制思维导图,将《周易》概况和卦理概要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串联,在共读群内分享自己对本周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疑问,与其他共读伙伴交流探讨。
第二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三章八卦与现代科学,思考八卦与科学之间的关联,分析书中关于八卦与科学的观点,探讨八卦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意义,以及如何从科学角度去理解古老的八卦理论。
周三至周四:阅读第四章八卦与信息预测,学习人体与信息的关系,理解八卦如何与信息预测相结合,尝试分析生活中一些信息现象与八卦原理的潜在联系。
周五至周日:结合本周阅读的八卦与科学、八卦与信息预测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如天气变化、人际关系等,运用八卦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并在共读群内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接受其他伙伴的点评和建议。
第三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五章八卦预测方法,详细学习摇卦法、六十四卦爻象全图,掌握浑天甲子定局、安世应法、诸爻持世等方法,深入理解八卦的运算方法,包括体用互变法等。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六章纳甲,熟悉纳甲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六亲应用、诸神论、五行生克、动变、四时生旺等相关知识,明白这些概念在纳甲预测体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周六至周日:根据所学的八卦预测方法和纳甲知识,进行简单的摇卦实践(可使用铜钱等工具),记录摇卦结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解读,并将实践过程和疑问分享到共读群,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四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七章六亲应用至第十一章的内容,深入学习六亲在不同预测场景中的应用,了解诸神论中各种神煞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五行生克在预测中的具体运用,理解动变、四时生旺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周三至周四:复习本周及前几周关于八卦预测方法、纳甲、六亲、诸神、五行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比不同概念和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记忆。
周五至周日: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小型研讨活动(根据共读群体实际情况选择),每位参与者分享自己在这四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以及对某些知识点的独特见解,共同解决疑问,加深对基础内容的理解。
第二阶段:方法研习与案例分析(第 5 - 8 周)
第五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二章反伏、归游与卦身至第十四章自然界方面的信息,学习反伏、归游卦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卦身的概念和判断方法,重点学习如何运用八卦预测天气、年时等自然界信息,分析书中给出的相关预测案例。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十五章终身运气,学习以生时之卦定终身运气的方法,了解预测终身运气的原理和要点,分析不同卦象所代表的终身运气趋势。
周六至周日:根据自己的出生时间,尝试运用书中方法起卦,预测自己的终身运气趋势,并与共读群内伙伴分享结果和分析过程,同时参考他人的案例,对比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第六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六章学业、事业,学习预测升学、功名、事业发展的方法,分析爻象、六亲、神煞等在学业和事业预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书中给出的实际案例,总结成功和失败的事业、学业预测案例的特点。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十七章婚姻,了解预测婚姻的方法,包括预测婚姻的好坏、配偶方向等内容,分析婚姻预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世应爻、六亲等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周六至周日:收集身边朋友或家人的婚姻、学业、事业相关信息(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在共读群内分享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
第七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八章子嗣至第二十章财运,学习预测子嗣的优劣、临产情况,掌握预测求财、生意成败的方法,分析财运预测中五行生克、六亲变化与财运的关系,研究不同卦象组合所代表的财运状况。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二十一章讼失至第二十二章病、伤,学习预测官讼、失物、疾病、伤灾的方法,了解在这些预测场景中如何运用卦象、爻辞、神煞等进行判断,分析不同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周六至周日: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丢失物品、预测近期健康状况等,运用本周所学的各种预测方法进行实践预测,记录预测过程和结果,并在共读群内分享,与其他伙伴交流预测的准确性和改进方向。
第八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二十三章房屋,学习运用爻位论住房吉凶、六亲论房屋吉凶、世应爻论房屋吉凶、六神论房屋吉凶等方法,分析房屋风水与卦象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通过八卦预测改善房屋风水。
周三至周四:复习本周及前几周学习的各种预测方法和案例分析内容,对不同预测领域(如婚姻、财运、健康等)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周五至周日:组织一次案例分析大赛,每位共读参与者提供一个自己运用《周易与预测学》知识进行预测的完整案例(包括问题背景、起卦过程、分析过程、预测结果以及实际验证情况),在群内进行展示,由其他伙伴进行打分和点评,评选出优秀案例,并邀请案例提供者分享经验和心得。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与总结提升(第 9 - 12 周)
第九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附录一用八卦预测信息的必要性与事例至附录三占卜者,分析附录中给出的各种八卦预测信息的实际事例,深入理解八卦预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探讨占卜者在预测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周四至周五:对全书进行整体回顾,梳理从《周易》基础理论到各种预测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的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强化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
周六至周日:选择一个复杂的生活场景或问题,如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个人重大人生选择等,综合运用书中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预测,并撰写详细的分析报告,在共读群内分享报告内容,接受其他伙伴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周
周一至周三:开展专题讨论,如 “《周易与预测学》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如何将《周易》预测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相结合” 等,每位参与者提前准备资料,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拓宽对《周易与预测学》的认知视野。
周四至周五:结合专题讨论内容,以及自己在共读过程中的感悟,撰写一篇关于《周易与预测学》学习心得的文章,文章内容可以包括对《周易》智慧的理解、对预测方法的应用体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等方面。
周六至周日:在共读群内举办学习心得分享会,每位参与者依次分享自己的文章内容,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升对《周易与预测学》的理解和感悟。
第十一周
周一至周三:组织模拟预测实践活动,设定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预测场景(如未来市场趋势、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关系变化等),参与者分组进行预测,每组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预测结论。
周四至周五:对模拟预测实践活动中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预测准确和不准确的原因,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预测方法和思维方式。
周六至周日:邀请专业的易学研究者或对《周易》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线上讲座或交流活动,参与者提出自己在共读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和困惑,向专家请教,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第十二周
周一至周二:对整个三个月的共读计划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共读目标的完成情况,梳理自己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的成长和收获,制定未来继续深入学习《周易》及相关知识的计划。
周三至周四:在共读群内开展感恩分享活动,每位参与者分享自己在共读过程中的感动瞬间、对其他共读伙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对共读活动组织者的建议和意见,增强共读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邵伟华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易学研究者,1936 年 12 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为宋朝哲学家、预测学家邵康节的第 29 代子孙。他人生经历丰富,涉足工、农、商、兵、党、政等多个领域,后投身于易学、四柱、建筑风水以及破译人类命运基因密码等易学领域的深入探究。
1987 年起,邵伟华活跃于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1989 年,他成为国际易经学会会员。1991 年,应邀前往新加坡、泰国讲学,荣获新加坡授予的 “易坛泰斗” 荣誉称号,并于同年被列入《中国当代名人录》。1993 年,他在湖北创建了 “鄂州市邵伟华易学研究服务中心”。1994 年,创立广东邵伟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1995 年,他被列入《世界十大异功奇人》。此后,他在 1996 年创刊了中国第一个《周易与应用》学术杂志,同年 12 月召开了中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 “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1997 年,他被列入《世界名人录》。1998 年 11 月 8 日,邵伟华与夫人陈园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合国第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同年被列入《世纪名流》。1999 年,他获得四项国家专利。2002 年 5 月 27 日,他向家乡捐献 40 万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寺庙 。
邵伟华的代表作有《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等。其中,《周易与预测学》在易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它以中国古代《周易》理论为基石,运用归纳推理的手段,尝试探寻宇宙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并据此预测同类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方向与结果。该书系统阐述了诸如八卦六爻预测、梅花易数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还涉及天气、国运、命运、宅运等不同对象的预测内容,将古老的《周易》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众多对易学和预测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的大门。
《周易与预测学》三个月共读计划一、计划目标
通过三个月的共读,深入理解《周易与预测学》的核心内容,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和易理知识,学会运用书中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二、共读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认知(第 1 - 4 周)
第一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周易与预测学》的前言和第一章《周易》概况,了解《周易》的起源,包括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的基本概念,以及河图、洛书与《周易》的关系,同时明晰《周易》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周三至周四:阅读第二章卦理概要,掌握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理解卦象、卦位、爻象爻数、爻位等基本概念,探究元亨利贞、吉吝厉悔咎凶等卦辞爻辞含义,学习大衍之数的运用。
周五至周日:对本周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绘制思维导图,将《周易》概况和卦理概要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串联,在共读群内分享自己对本周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疑问,与其他共读伙伴交流探讨。
第二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三章八卦与现代科学,思考八卦与科学之间的关联,分析书中关于八卦与科学的观点,探讨八卦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意义,以及如何从科学角度去理解古老的八卦理论。
周三至周四:阅读第四章八卦与信息预测,学习人体与信息的关系,理解八卦如何与信息预测相结合,尝试分析生活中一些信息现象与八卦原理的潜在联系。
周五至周日:结合本周阅读的八卦与科学、八卦与信息预测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如天气变化、人际关系等,运用八卦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并在共读群内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接受其他伙伴的点评和建议。
第三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五章八卦预测方法,详细学习摇卦法、六十四卦爻象全图,掌握浑天甲子定局、安世应法、诸爻持世等方法,深入理解八卦的运算方法,包括体用互变法等。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六章纳甲,熟悉纳甲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六亲应用、诸神论、五行生克、动变、四时生旺等相关知识,明白这些概念在纳甲预测体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周六至周日:根据所学的八卦预测方法和纳甲知识,进行简单的摇卦实践(可使用铜钱等工具),记录摇卦结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解读,并将实践过程和疑问分享到共读群,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四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七章六亲应用至第十一章的内容,深入学习六亲在不同预测场景中的应用,了解诸神论中各种神煞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五行生克在预测中的具体运用,理解动变、四时生旺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周三至周四:复习本周及前几周关于八卦预测方法、纳甲、六亲、诸神、五行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比不同概念和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记忆。
周五至周日: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小型研讨活动(根据共读群体实际情况选择),每位参与者分享自己在这四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以及对某些知识点的独特见解,共同解决疑问,加深对基础内容的理解。
第二阶段:方法研习与案例分析(第 5 - 8 周)
第五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二章反伏、归游与卦身至第十四章自然界方面的信息,学习反伏、归游卦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卦身的概念和判断方法,重点学习如何运用八卦预测天气、年时等自然界信息,分析书中给出的相关预测案例。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十五章终身运气,学习以生时之卦定终身运气的方法,了解预测终身运气的原理和要点,分析不同卦象所代表的终身运气趋势。
周六至周日:根据自己的出生时间,尝试运用书中方法起卦,预测自己的终身运气趋势,并与共读群内伙伴分享结果和分析过程,同时参考他人的案例,对比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第六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六章学业、事业,学习预测升学、功名、事业发展的方法,分析爻象、六亲、神煞等在学业和事业预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书中给出的实际案例,总结成功和失败的事业、学业预测案例的特点。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十七章婚姻,了解预测婚姻的方法,包括预测婚姻的好坏、配偶方向等内容,分析婚姻预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世应爻、六亲等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周六至周日:收集身边朋友或家人的婚姻、学业、事业相关信息(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在共读群内分享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
第七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第十八章子嗣至第二十章财运,学习预测子嗣的优劣、临产情况,掌握预测求财、生意成败的方法,分析财运预测中五行生克、六亲变化与财运的关系,研究不同卦象组合所代表的财运状况。
周四至周五:阅读第二十一章讼失至第二十二章病、伤,学习预测官讼、失物、疾病、伤灾的方法,了解在这些预测场景中如何运用卦象、爻辞、神煞等进行判断,分析不同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周六至周日: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丢失物品、预测近期健康状况等,运用本周所学的各种预测方法进行实践预测,记录预测过程和结果,并在共读群内分享,与其他伙伴交流预测的准确性和改进方向。
第八周
周一至周二:阅读第二十三章房屋,学习运用爻位论住房吉凶、六亲论房屋吉凶、世应爻论房屋吉凶、六神论房屋吉凶等方法,分析房屋风水与卦象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通过八卦预测改善房屋风水。
周三至周四:复习本周及前几周学习的各种预测方法和案例分析内容,对不同预测领域(如婚姻、财运、健康等)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周五至周日:组织一次案例分析大赛,每位共读参与者提供一个自己运用《周易与预测学》知识进行预测的完整案例(包括问题背景、起卦过程、分析过程、预测结果以及实际验证情况),在群内进行展示,由其他伙伴进行打分和点评,评选出优秀案例,并邀请案例提供者分享经验和心得。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与总结提升(第 9 - 12 周)
第九周
周一至周三:阅读附录一用八卦预测信息的必要性与事例至附录三占卜者,分析附录中给出的各种八卦预测信息的实际事例,深入理解八卦预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探讨占卜者在预测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周四至周五:对全书进行整体回顾,梳理从《周易》基础理论到各种预测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的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强化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
周六至周日:选择一个复杂的生活场景或问题,如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个人重大人生选择等,综合运用书中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预测,并撰写详细的分析报告,在共读群内分享报告内容,接受其他伙伴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周
周一至周三:开展专题讨论,如 “《周易与预测学》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如何将《周易》预测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相结合” 等,每位参与者提前准备资料,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拓宽对《周易与预测学》的认知视野。
周四至周五:结合专题讨论内容,以及自己在共读过程中的感悟,撰写一篇关于《周易与预测学》学习心得的文章,文章内容可以包括对《周易》智慧的理解、对预测方法的应用体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等方面。
周六至周日:在共读群内举办学习心得分享会,每位参与者依次分享自己的文章内容,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升对《周易与预测学》的理解和感悟。
第十一周
周一至周三:组织模拟预测实践活动,设定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预测场景(如未来市场趋势、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关系变化等),参与者分组进行预测,每组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预测结论。
周四至周五:对模拟预测实践活动中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预测准确和不准确的原因,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预测方法和思维方式。
周六至周日:邀请专业的易学研究者或对《周易》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线上讲座或交流活动,参与者提出自己在共读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和困惑,向专家请教,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第十二周
周一至周二:对整个三个月的共读计划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共读目标的完成情况,梳理自己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的成长和收获,制定未来继续深入学习《周易》及相关知识的计划。
周三至周四:在共读群内开展感恩分享活动,每位参与者分享自己在共读过程中的感动瞬间、对其他共读伙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对共读活动组织者的建议和意见,增强共读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奖项设置
举办共读结业仪式,对在共读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参与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 “优秀共读学员” 证书、赠送与《周易》相关的书籍或文化礼品等,为本次共读计划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四章 八卦与信息预测
八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是人类的信息库,它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明人事,具有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吉凶祸福的本事,怎样测天、地、人吉凶、祸福的信息呢?《系辞》中告之:"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壹亶者,莫大乎著龟"。"著龟",就是古代人民用来预测信息的两种方法和工具。它告诉人们,要得到吉凶的信息,只有用预测的方法来获得。
古人之所以重视信息的预测,这是因"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前面讲过,吉凶就是得与失,胜与败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有备无患",《论持久战》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党委会工作方法》中明确指出,凡事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些都讲的信息问题。他不仅十分重视信息的预测工作,而且清楚地告诉全国人民,信息关系到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大问题。
人们都有这样一个惯例,不管干什么工作,完成什么任务,首先就抓信息问题。如要开一个工厂,办一个百货公司等,事先都要组织人员调查摸底、研究、然后才根据调查的情况,决定干与不干。这些都属于信息预测的问题。因此,信息预测,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先导,也是一切工作胜利的保证。本章主要讲信息预测的有关问题及起卦
的方法等。
第一节人体与信息
前面了信息的重要性,现在主讲一下人体与信息的关系
及当前用来预测信息的方法。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他本身不仅有预测信息
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就就拿人的表体来讲啊,皮肉管
痛痒,管冷热有风无风等方面的的信息;眼睛管远近,管大
小,管颜色,丑美等方面的信息;鼻子管香奥和各种气味方面
的信息;摩管各种味道的信息;耳管声音大小,什么声音等
方面的信自:手管重轻等方面面的信息。但是它的所管和预预测
的信息,是宏观的,表面的,感觉到的,看得见的,是在一
定范围内的,对那些徽观的,1,潜淼的,复杂的,超出它的的范
围之外的,就无能为力了。
人类为了生存,受人体信息感葵应的启发,开始用各种办
法制造各科预测信息的工具,来来获得所需要的信崽以保存自
已。如人关道冻的信自就沈要穿衣,吃饭,所以,就有农
业;有的充西太远,太小,匪,眼睛看不见,就发明望眼镜,,显微
镜;有的信自要得急又太远,就发明了电报电话、、人造卫
星。总之,现所用的一切预测信息的工具,都是来源于人体
信息感应。因此,列宁进《4假如人的感觉没有使人对环
具有客观的正确观念,这个生物体就不能适应环境。” (《列
宁全集> 14卷139页)
现代用来获得信息的方法很多,大大致有:人往类,如派人
调查、侦察一潜伏;报刊通信类;广播电子仪器类;电视类;
68
人造卫星等。这些获得信息的工具虽然有的很先,既能获
宏观的也能得微观的。但它不是万能的的,因本身的条件有限,
有的信息它无法获得。如苏联契尔尔年科有病,是好是坏,
死在什么时候,它们就无能为力了了。而八卦不花镁,远在千
里以外,很快就测出契尔年科的死亡亡时间。所以我们的祖先
在儿千年前就发明能测信息的八卦。古代用八封来预测信
息,现在信息时代更少不了八卦。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的万物万象,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白的运动,它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这可 以从《易经》中的八卦阴阳爻的出现而得证实。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我国的夏朝 的 占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就是说,在夏朝时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由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组成
69
的。所以阴阳学说,至少起源于夏朝是无疑的。
二、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如八卦是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号组成的,也是由四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六十四卦。故《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所以说,阴 阳 两种 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乾坤虽是 两 种 对立 的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唯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故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三、阴阳属性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划分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呢?《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 万物无不分为两性。
《系辞》还有:"天尊地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和"阳卦奇,阴卦偶"。凡是类似男、高和奇的 性 质 的 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类似女、低和柔的性质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70
四、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着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 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
五、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着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系辞》有:"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所谓往来就是阴消阳长,由白天变黑天,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的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与阳是对立的,但又有 互相依存的方面,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阳才能长期共存。
71
阴与阳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但又可以互相转化。"生生之谓易""道有变动,故曰爻"。易,即阴阳相易,也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阴变阳,阳变阴,乾初九的阳在下,坤初六的阴始凝,说明乾坤两卦代表着阴阳矛盾的统一体。两卦初爻是阴阳结合,阴阳转化的开始。就是说阴阳互相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要顺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发展下去,最终就能达到事物互相转化的目的。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土、火、金、水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学说,同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五行学说在科学领域是用途极广的。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 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 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 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年有余文……,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年有余岁……,由文
王至孔子五百年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说,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己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斥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见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这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白的史书上讲。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更不对了。
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能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 四曰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二、五行的特性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三、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而这
73
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肩者为兄弟。如生日干是庚金。土生金,土为金之父母,火克金,火是金的官鬼,金克木,木是金的妻财,金生水,水是金的子孙,金与金相同,故为比肩为兄弟。妻财,对男同志来说,既代表钱财,又代表妻子,官鬼对女人来说,既是官星, 又是丈夫。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 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四、五行亢乘
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乖,强而欺弱,这叫做乘。事物亢七极,太过,往往易拆,如玉硬易碎,钢太钢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74
· 五、五行反侮
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种逆克,叫做反侮。
第四节 天 干
十天干,十二地支,《史记》称十干为十母, 十二支为十二子,又简称干支。
从历史的发展看来,大概先发明十干,再发明十二支,
再发明甲子。早在公元前1562~前1066年殷商时期,便已经有了干支甲子,十干首先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帝号,如成汤名天乙,他的儿子便叫大丁,中丙,中壬,孙子名大甲……。"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运气学说》),这就说明干支的产生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如《殷墟书契前编》七、四四卜辞云:"乙卯卜,昱丙雨","辛亥卜簇,昱壬雨"等,都说明十干是记日的。
一、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十天干阴阳之分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论十干》说:"甲、丙、戊、庚、壬
75
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五行各一阴一阳,故有十日"。
甲为什么属阳,乙为什么属阴(其它如此)?一是先言者为刚为阳,二是奇数为阳,故甲为阳。甲在先,乙在后,甲奇数,乙偶数,故乙为阴。
三、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四、十千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五、十干配五季
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己长夏,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①十干配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齿舌,戊己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2十干配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单为腑,双为脏。
七、十天干化合
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76
戊与癸合化火。
十干化合,是由二十八宿位于天体上的方位来决定的。如"黔天之气经于星,尾、己、分者,"即五行土气在天体上经过心、尾、角、轸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的甲已方位,因而逢甲逢己年,便是属土的气象运行主事(其他见《运气学说》)。四柱中见甲已天干,就为化土。其化合吉凶与十二支三合相同。
第五节 地 支
十二地支名为月,故《尔雅释天》中有:"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十二支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二、十二支配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三、十二支配方位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辰、戌、丑、未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四、十二支配四季
寅卯辰为春,已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五、十二支配脏腑
寅为胆,卯为肝,已为心,午小肠,戌辰胃,丑未脾,申大肠,酉肺,亥肾,子膀胱。
六、十二支六合化合
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已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午为太阳,未为太阴,合而为土。
十二支六合,一是用在四柱中,即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的排列中。如出生的年月日时 中,地 支中有子与丑, 就是子与丑合,有寅与亥二支,就是寅与亥合。相合者,为合好之意。
相合, 又有合中有克,有合中有生。合中有克者,是先好后坏,先热后冷,先合后分。有的夫妻关系,或朋友关系,开始很好,后来闹离婚,或朋友关系破裂,就是因为四柱中有合中有克的信息标志。如子与丑合,卯与戌合,已与申合。子为水,丑为土,土克水,卯为木,戌为土、木克土,巳为火,申为金,火克金,此为合中有克。
合中有生者,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越合好,越来越好,这也是四柱中有合好的信息标志。如,寅与亥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寅为木,亥为水,水
78
生木,辰为土,酉为金,土生金,午为火,未为土,火生土。故为合中有生。
第二就是八卦的六爻中有合好的信息标志,其用法同上,详见下篇。
七、十二支三合局
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
寅午戌合化水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三合化局,有吉有凶。化生者为吉,化克者为凶。现举例如下:
化生:假设庚申年、乙酉月,甲辰日、甲子时生人。四柱中金旺,木处死,日支辰土又克时上子水,日干甲木和月上乙木,时上甲木受克无生,是凶象。但是四柱中有申子辰合水局,又得年上庚金,月上酉金生水,故有水生木之喜,为受克得救,此为申子辰合水局化生为吉。
化凶:假设庚申年、戊子月,丙午日,壬辰时生人,四柱中水旺,丙火日干处死地,又受柱中旺水之克,本是大凶之象,但是四柱中又有申子辰合水局,进而克日干丙火(午也如此),有克无生,受克无救,则是凶上加凶。此为三合化克,为化凶局。
八、十二支相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相冲实为对冲。如在八卦图上可以看出,卯为木在东,酉金在西,午为火在南,子为水在北,其它干也如此,都是处在互对的位上,故又为对冲。相冲为相克之意。
79
凡四柱中逢冲不吉。六爻中逢冲有吉有凶。冲去福神者为凶,冲去克神者为吉。
假设,丙午年、庚子月,丁卯日,己酉时生人,四柱中,有子午相冲,有卯酉相冲,此为不吉之象。相冲,有相临而冲,隔位而冲。相临而冲灾大,隔位而冲灾轻。此因相临近而力大,隔位而力小。
九、十二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相害为受害、被害,也为相克之意。假设,丙申年,乙未月、戊子 曰,丁巳时,四柱中就有子未相害。相害当然不好,但还看有制无制,有制者无妨,无制者不利。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寅刑已,已刑申,申刑寅,为特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 自刑。
刑者,刑罚也。多主刑事犯法之事,也主伤灾病痛之疾。凡四柱中见者不吉,遵纪守法,不作坏事可免刑役之苦。至于病灾多加防范,坚持练功可免病痛之忧。
凡四柱 中有子卯二支者(其如此)为"无礼之刑",是因无礼之事而造成犯法或生灾祸。"特势之刑",是因自己仗着有权有势,胡作非为,欺压人民和他人,而导致犯法和生灾。"无 恩之刑",是知恩,得恩不报,相反陷害恩人,或杀害恩人而受到刑法的判决。"自刑",即是自己因为达
80
到某种阴谋或企图而造成犯罪。
十一、五行长生帝旺
木长生在亥,帝旺在卯,死在午,墓在未。火长生在寅,帝旺在午,死在酉,墓在戌。金长生在巳,帝旺在酉,死在子,墓在丑。
水土长生在申,帝旺在子,死在卯,墓在辰。
运到长生帝旺之地,主人创新,盛快,有进财生子升官之庆,运到死库之地,主人骨肉分离,身经祸患。此长生帝旺,指卦象而言。
十二、四废
春,庚申、辛酉,夏,壬子、癸亥。秋,甲寅、乙卯,冬,丙午、丁巳。
此指四柱卦爻而言。
十三、五行旺相休囚
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体今尔匠,不馆,火死,王因,金怀。
凡是卦遇之都如此。如春季起得震卦,震为木,为卦旺为吉,起得坤卦,坤为土,为处死地,不吉。
十四、十二支配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故一、二为木,四、五为火,七、八为金,十、十一月为水,三、六、九、十二月为土。正月建寅,就是正月 为寅月,正月建寅,是因北斗星斗柄指在寅位。
十五、十二支配十二时辰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时 间
23-1
1-3
3-5
5-7
7-9
9-11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十六、十二支配十二生肖及支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 猪1.2、3.4、5、6、7、8、9、10、11、12。
第六节 六十甲子表及其他
八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是人类的信息库,它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明人事,具有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吉凶祸福的本事,怎样测天、地、人吉凶、祸福的信息呢?《系辞》中告之:"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壹亶者,莫大乎著龟"。"著龟",就是古代人民用来预测信息的两种方法和工具。它告诉人们,要得到吉凶的信息,只有用预测的方法来获得。
古人之所以重视信息的预测,这是因"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前面讲过,吉凶就是得与失,胜与败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有备无患",《论持久战》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党委会工作方法》中明确指出,凡事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些都讲的信息问题。他不仅十分重视信息的预测工作,而且清楚地告诉全国人民,信息关系到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大问题。
人们都有这样一个惯例,不管干什么工作,完成什么任务,首先就抓信息问题。如要开一个工厂,办一个百货公司等,事先都要组织人员调查摸底、研究、然后才根据调查的情况,决定干与不干。这些都属于信息预测的问题。因此,信息预测,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先导,也是一切工作胜利的保证。本章主要讲信息预测的有关问题及起卦
的方法等。
第一节人体与信息
前面了信息的重要性,现在主讲一下人体与信息的关系
及当前用来预测信息的方法。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他本身不仅有预测信息
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就就拿人的表体来讲啊,皮肉管
痛痒,管冷热有风无风等方面的的信息;眼睛管远近,管大
小,管颜色,丑美等方面的信息;鼻子管香奥和各种气味方面
的信息;摩管各种味道的信息;耳管声音大小,什么声音等
方面的信自:手管重轻等方面面的信息。但是它的所管和预预测
的信息,是宏观的,表面的,感觉到的,看得见的,是在一
定范围内的,对那些徽观的,1,潜淼的,复杂的,超出它的的范
围之外的,就无能为力了。
人类为了生存,受人体信息感葵应的启发,开始用各种办
法制造各科预测信息的工具,来来获得所需要的信崽以保存自
已。如人关道冻的信自就沈要穿衣,吃饭,所以,就有农
业;有的充西太远,太小,匪,眼睛看不见,就发明望眼镜,,显微
镜;有的信自要得急又太远,就发明了电报电话、、人造卫
星。总之,现所用的一切预测信息的工具,都是来源于人体
信息感应。因此,列宁进《4假如人的感觉没有使人对环
具有客观的正确观念,这个生物体就不能适应环境。” (《列
宁全集> 14卷139页)
现代用来获得信息的方法很多,大大致有:人往类,如派人
调查、侦察一潜伏;报刊通信类;广播电子仪器类;电视类;
68
人造卫星等。这些获得信息的工具虽然有的很先,既能获
宏观的也能得微观的。但它不是万能的的,因本身的条件有限,
有的信息它无法获得。如苏联契尔尔年科有病,是好是坏,
死在什么时候,它们就无能为力了了。而八卦不花镁,远在千
里以外,很快就测出契尔年科的死亡亡时间。所以我们的祖先
在儿千年前就发明能测信息的八卦。古代用八封来预测信
息,现在信息时代更少不了八卦。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的万物万象,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白的运动,它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这可 以从《易经》中的八卦阴阳爻的出现而得证实。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我国的夏朝 的 占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就是说,在夏朝时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由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组成
69
的。所以阴阳学说,至少起源于夏朝是无疑的。
二、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如八卦是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号组成的,也是由四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六十四卦。故《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所以说,阴 阳 两种 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乾坤虽是 两 种 对立 的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唯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故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三、阴阳属性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具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划分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呢?《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 万物无不分为两性。
《系辞》还有:"天尊地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和"阳卦奇,阴卦偶"。凡是类似男、高和奇的 性 质 的 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类似女、低和柔的性质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70
四、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着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 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
五、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着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系辞》有:"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所谓往来就是阴消阳长,由白天变黑天,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的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与阳是对立的,但又有 互相依存的方面,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阳才能长期共存。
71
阴与阳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但又可以互相转化。"生生之谓易""道有变动,故曰爻"。易,即阴阳相易,也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阴变阳,阳变阴,乾初九的阳在下,坤初六的阴始凝,说明乾坤两卦代表着阴阳矛盾的统一体。两卦初爻是阴阳结合,阴阳转化的开始。就是说阴阳互相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要顺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发展下去,最终就能达到事物互相转化的目的。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土、火、金、水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学说,同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五行学说在科学领域是用途极广的。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 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 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 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年有余文……,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年有余岁……,由文
王至孔子五百年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说,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己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斥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见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这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白的史书上讲。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更不对了。
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能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 四曰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二、五行的特性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三、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而这
73
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肩者为兄弟。如生日干是庚金。土生金,土为金之父母,火克金,火是金的官鬼,金克木,木是金的妻财,金生水,水是金的子孙,金与金相同,故为比肩为兄弟。妻财,对男同志来说,既代表钱财,又代表妻子,官鬼对女人来说,既是官星, 又是丈夫。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 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四、五行亢乘
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乖,强而欺弱,这叫做乘。事物亢七极,太过,往往易拆,如玉硬易碎,钢太钢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74
· 五、五行反侮
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种逆克,叫做反侮。
第四节 天 干
十天干,十二地支,《史记》称十干为十母, 十二支为十二子,又简称干支。
从历史的发展看来,大概先发明十干,再发明十二支,
再发明甲子。早在公元前1562~前1066年殷商时期,便已经有了干支甲子,十干首先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帝号,如成汤名天乙,他的儿子便叫大丁,中丙,中壬,孙子名大甲……。"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运气学说》),这就说明干支的产生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如《殷墟书契前编》七、四四卜辞云:"乙卯卜,昱丙雨","辛亥卜簇,昱壬雨"等,都说明十干是记日的。
一、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十天干阴阳之分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论十干》说:"甲、丙、戊、庚、壬
75
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五行各一阴一阳,故有十日"。
甲为什么属阳,乙为什么属阴(其它如此)?一是先言者为刚为阳,二是奇数为阳,故甲为阳。甲在先,乙在后,甲奇数,乙偶数,故乙为阴。
三、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四、十千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五、十干配五季
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己长夏,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①十干配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齿舌,戊己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2十干配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单为腑,双为脏。
七、十天干化合
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76
戊与癸合化火。
十干化合,是由二十八宿位于天体上的方位来决定的。如"黔天之气经于星,尾、己、分者,"即五行土气在天体上经过心、尾、角、轸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的甲已方位,因而逢甲逢己年,便是属土的气象运行主事(其他见《运气学说》)。四柱中见甲已天干,就为化土。其化合吉凶与十二支三合相同。
第五节 地 支
十二地支名为月,故《尔雅释天》中有:"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十二支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二、十二支配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三、十二支配方位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辰、戌、丑、未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四、十二支配四季
寅卯辰为春,已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五、十二支配脏腑
寅为胆,卯为肝,已为心,午小肠,戌辰胃,丑未脾,申大肠,酉肺,亥肾,子膀胱。
六、十二支六合化合
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已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午为太阳,未为太阴,合而为土。
十二支六合,一是用在四柱中,即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的排列中。如出生的年月日时 中,地 支中有子与丑, 就是子与丑合,有寅与亥二支,就是寅与亥合。相合者,为合好之意。
相合, 又有合中有克,有合中有生。合中有克者,是先好后坏,先热后冷,先合后分。有的夫妻关系,或朋友关系,开始很好,后来闹离婚,或朋友关系破裂,就是因为四柱中有合中有克的信息标志。如子与丑合,卯与戌合,已与申合。子为水,丑为土,土克水,卯为木,戌为土、木克土,巳为火,申为金,火克金,此为合中有克。
合中有生者,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越合好,越来越好,这也是四柱中有合好的信息标志。如,寅与亥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寅为木,亥为水,水
78
生木,辰为土,酉为金,土生金,午为火,未为土,火生土。故为合中有生。
第二就是八卦的六爻中有合好的信息标志,其用法同上,详见下篇。
七、十二支三合局
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
寅午戌合化水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三合化局,有吉有凶。化生者为吉,化克者为凶。现举例如下:
化生:假设庚申年、乙酉月,甲辰日、甲子时生人。四柱中金旺,木处死,日支辰土又克时上子水,日干甲木和月上乙木,时上甲木受克无生,是凶象。但是四柱中有申子辰合水局,又得年上庚金,月上酉金生水,故有水生木之喜,为受克得救,此为申子辰合水局化生为吉。
化凶:假设庚申年、戊子月,丙午日,壬辰时生人,四柱中水旺,丙火日干处死地,又受柱中旺水之克,本是大凶之象,但是四柱中又有申子辰合水局,进而克日干丙火(午也如此),有克无生,受克无救,则是凶上加凶。此为三合化克,为化凶局。
八、十二支相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相冲实为对冲。如在八卦图上可以看出,卯为木在东,酉金在西,午为火在南,子为水在北,其它干也如此,都是处在互对的位上,故又为对冲。相冲为相克之意。
79
凡四柱中逢冲不吉。六爻中逢冲有吉有凶。冲去福神者为凶,冲去克神者为吉。
假设,丙午年、庚子月,丁卯日,己酉时生人,四柱中,有子午相冲,有卯酉相冲,此为不吉之象。相冲,有相临而冲,隔位而冲。相临而冲灾大,隔位而冲灾轻。此因相临近而力大,隔位而力小。
九、十二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相害为受害、被害,也为相克之意。假设,丙申年,乙未月、戊子 曰,丁巳时,四柱中就有子未相害。相害当然不好,但还看有制无制,有制者无妨,无制者不利。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寅刑已,已刑申,申刑寅,为特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 自刑。
刑者,刑罚也。多主刑事犯法之事,也主伤灾病痛之疾。凡四柱中见者不吉,遵纪守法,不作坏事可免刑役之苦。至于病灾多加防范,坚持练功可免病痛之忧。
凡四柱 中有子卯二支者(其如此)为"无礼之刑",是因无礼之事而造成犯法或生灾祸。"特势之刑",是因自己仗着有权有势,胡作非为,欺压人民和他人,而导致犯法和生灾。"无 恩之刑",是知恩,得恩不报,相反陷害恩人,或杀害恩人而受到刑法的判决。"自刑",即是自己因为达
80
到某种阴谋或企图而造成犯罪。
十一、五行长生帝旺
木长生在亥,帝旺在卯,死在午,墓在未。火长生在寅,帝旺在午,死在酉,墓在戌。金长生在巳,帝旺在酉,死在子,墓在丑。
水土长生在申,帝旺在子,死在卯,墓在辰。
运到长生帝旺之地,主人创新,盛快,有进财生子升官之庆,运到死库之地,主人骨肉分离,身经祸患。此长生帝旺,指卦象而言。
十二、四废
春,庚申、辛酉,夏,壬子、癸亥。秋,甲寅、乙卯,冬,丙午、丁巳。
此指四柱卦爻而言。
十三、五行旺相休囚
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体今尔匠,不馆,火死,王因,金怀。
凡是卦遇之都如此。如春季起得震卦,震为木,为卦旺为吉,起得坤卦,坤为土,为处死地,不吉。
十四、十二支配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故一、二为木,四、五为火,七、八为金,十、十一月为水,三、六、九、十二月为土。正月建寅,就是正月 为寅月,正月建寅,是因北斗星斗柄指在寅位。
十五、十二支配十二时辰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时 间
23-1
1-3
3-5
5-7
7-9
9-11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十六、十二支配十二生肖及支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 猪1.2、3.4、5、6、7、8、9、10、11、12。
第六节 六十甲子表及其他
共计 0 个点评
点评人 | 点评时间 | 评语 |
---|
当前活动打卡动态
-
07-15第38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小巫
2025-07-15 09:42 -
07-15第38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人生果_Bonjour
2025-07-15 08:45 -
07-14第37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人生果_Bonjour
2025-07-15 08:37 -
07-15第39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行者无疆_26H9M
2025-07-15 06:47 -
07-15第39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一苇航之
2025-07-15 06:47 -
07-15第31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aabb686
2025-07-15 06:27 -
07-15第39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观道
2025-07-15 05:58 -
07-14第37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暖暖阳光
2025-07-14 23:56 -
07-13第37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清云
2025-07-14 23:38 -
07-14第39次打卡仅有文字
By 道反天罡
2025-07-14 20:28
最新活动
-
2025 下半年07~12月[一字堂静坐冥想]常态化打卡
持续打卡中
2026-01-05 结束打卡 -
《周易与预测学》100天共读营 打卡活动
持续打卡中
2025-09-15 结束打卡 -
2025年初【2.26-3.5】读书营7天共读计划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5年【2.26-3.5】7天轻食打卡活动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5开年福利:张震老师《通备武术》在线直播课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5 上半年01~06月[一字堂静坐冥想]常态化打卡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5年初【1.2至1.9】7天轻食减食(晚餐不食)打卡活动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4年底【12-23至12.30】7天轻食(有奖)打卡活动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2024下半年07~12月[一字堂静坐冥想]常态化打卡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 -
道德经81天学习营
活动已结束
活动已结束